超聲波電機(Ultrasonic Motor簡稱USM)是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微電機。本文針對超聲波電機及其控制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以我國研究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并有產業化前景的行波超聲波電機(Traveling-wave Ultrasonic Motor簡稱TUSM)的伺服控制技術為研究對象,以直徑60mm的行波超聲波電機TUSM60為研究實例,在特性測試、動穩態性能分析,辨識模型建立、控制策略與控制算法的選擇與實現等方面展開研究。本論具體的研究內容為: 在分析超聲波電機研究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超聲波電機特別是行波超聲波電機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重點論述了行波超聲波電機及其驅動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 介紹行波超聲波電機的基本結構,并從該電機的主要理論基礎--壓電原理、行波合成、接觸模型出發,分析了行波超聲波電機定子質點的運動方程.并結合定轉子摩擦接觸特點,分析了行波超聲波電機的運行機理。 根據對行波超聲波電機測試和高精度控制的要求,研制出基于雙DSP和FPGA的超聲波電機高性能測試控制平臺。其中控制核心采用了雙DSP結構,可以在對行波超聲波電機進行控制的同時,將必要的參數讀取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為行波超聲波電機瞬態特性分析以及控制策略、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 對電機的瞬態、穩態特性進行的測試,可以分析驅動頻率、電壓以及相位差等調節量對電機輸出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行波超聲波電機的調節方式、控制算法選擇方面進行分析,并得到相應結論。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總結和歸納,利用系統辨識中的非參數方法,建立在特定頻率條件下的近似線性模型。在行波超聲波電機工作范圍內,辨識若干組不同頻率條件下的近似線性模型,將這些模型的參數進行二維或三維擬合,可以得到一個關于行波超聲波電機傳遞函數的模型。辨識模型的建立為合理的選擇和優化控制參數,控制效果的驗證等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對行波超聲波電機的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展開的研究中.首先利用遺傳算法對常規PI恒轉速控制的控制參數整定及修正方法進行了研究;利用神經元的在線自學習能力,研究和設計單神經元PID-PI轉速控制器,提高控制系統對電機非線性和時變性的適應能力;為了消除在伺服控制中,單一調節量(驅動頻率)情況下,低轉速的跳躍問題,研究和討論了多調節量分段控制方法,并利用模糊控制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在位置控制中,利用轉速控制研究的結果,研究和設計了位置--速度雙環(串級)控制器,實現了電機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 通過對已有控制系統的改進和簡化,設計和研制了具有實用化價值行波超聲波電機控制器: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針對核磁成像設備而設計的行波超聲波電機隨動控制系統中,同時嘗試了將該控制器用于高精度X-Y兩維定位平臺。
上傳時間: 2013-07-13
上傳用戶:mpquest
磁共振成像(MRI)由于自身獨特的成像特點,使得其處理方法不同于一般圖像.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該文分別提出了MRI圖像去噪和分割兩個算法.首先,該文針對MRI重建后圖像噪聲分布的實際特點,提出了基于小波變換的MRI圖像去噪算法.該算法詳細闡明了MRI圖像Rician噪聲的特點,首先對與噪聲和邊緣相關的小波系數進行建模,然后利用最大似然估計來進行參數估計,同時利用連續尺度間的尺度相關性特點來進行函數升級,以便獲得最佳萎縮函數,進一步提高圖像的質量,最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與此同時,該文對MRI圖像的進一步的分析與應用展開了一定研究,提出了一種改進的快速模糊C均值聚類魯棒分割算法.該算法先用K均值聚類方法得到初始聚類中心點,同時考慮鄰域對分割結果的影響,對目標函數加以改進,用來克服噪聲和非均勻場對MRI圖像分割的影響,達到魯棒分割的目的,為進一步圖像處理和分析打下基礎.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無論是針對模擬圖像還是實際圖像,該文所提出的兩個算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zhichenglu
超聲理論與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超聲設備不斷更新,超聲檢查已成為預測和評價疾病及其治療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超聲診斷技術不僅具有安全、方便、無損、廉價等優點,其優越性還在于它選用診斷參數的多樣性及其在工程上實現的靈活性。 全數字B超診斷儀基于嵌入式ARM9+FPGA硬件平臺、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是一種新型的、操作方便的、技術含量高的機型。它具有現有黑白B超的基本功能,能夠對超聲回波數據進行靈活的處理,從而使操作更加方便,圖象質量進一步提高,并為遠程醫療、圖像存儲、拷貝等打下基礎,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未來市場的主打產品。全數字B型超聲診斷儀的基本技術特點是用數字硬件電路來實現數據量極其龐大的超聲信息的實時處理,它的實現主要倚重于FPGA技術。現在FPGA已經成為多種數字信號處理(DSP)應用的強有力解決方案。硬件和軟件設計者可以利用可編程邏輯開發各種DSP應用解決方案。可編程解決方案可以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標準、協議和性能需求。 本論文首先闡述了醫療儀器發展現狀和嵌入式計算機體系結構及發展狀況,提出了課題研究內容和目標。然后從B超診斷原理及全數字B超診斷儀設計入手深入分析了B型超聲診斷儀的系統的硬件體系機構。對系統的總體框架和ARM模塊設計做了描述后,接著分析了超聲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的各個子模塊、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結構特點、編程原理、設計流程以及ARM處理模塊和FPGA模塊的主要通訊接口。接著,本論文介紹了基于ARM9硬件平臺的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移植和設備驅動的開發,詳細描述了B型超聲診斷儀的軟件環境的架構及其設備驅動的詳細設計。最后對整個系統的功能和特點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上傳時間: 2013-05-28
上傳用戶:sssnaxie
現代社會中相控陣雷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控陣雷達在目標識別、空間探測、雷達成像等先進技術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相控陣雷達的各個部分開始采用全數字化的控制方式,這對波束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運算速度快、設備量少、數據吞吐量大、工作方式多、集成度高。為適應這些要求,結合嵌入式技術的發展,論文先介紹了相控陣雷達波控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發展趨勢,然后闡述了波束控制系統的實現方法,接著提出基于嵌入式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雷達波束控制主控系統的詳細設計方案和開發調試過程,論證了基于ARM嵌入式處理器實現雷達波束控制主控系統的運算、控制、通信等功能的可行性,最后給出了波控分系統通常采用的幾種工程實現方法和其原理框圖,通過軟硬件相結合的設計滿足雷達波控系統對組件的控制功能,完善波控系統的通用化和系列化設計思想。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KIM66
實現sar的靜止目標的回波模型,并用rda算法實現壓縮和成像
上傳時間: 2017-09-25
上傳用戶:黃華強
內容簡介 全書由“幾何光學”、“像差理論”和“光學設計”這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部分所構成。*部分是“幾何光學”,包括高斯光學的基本內容以及光束限制與光能計算、光線的光路計算等;第二部分是“像差理論”,該部分系統地講述了像差概念和現象、常用校正手段、初級像差理論、波像差的基本概念及其與幾何像差、波面檢測的關系;第三部分是“光學設計”,包括經典光學系統原理、特殊(現代)光學系統的原理與設計特點、特殊面形在光學系統中的應用、像質評價和光學系統優化設計、光學系統工程圖紙畫法等內容,有利于學生把握光學系統設計的全過程,并了解現代光學新動態,拓寬知識面。目 錄第一部分 幾何光學 第1章 幾何光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發光點、光線和光束 1.2 光線傳播的基本定律、全反射 1.3 費馬原理 1.4 物、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條件 1.5 幾何光學基本定律回顧:歸納和演繹 第2章 球面和球面系統 2.1 概念與符號規則 2.2 單個折射球面成像 2.3 反射球面 2.4 共軸球面系統 ...第二部分 像差理論 第7章 幾何像差 7.1 球差 7.2 單個折射球面的球差特征 7.3 軸外像差概述 7.4 正弦條件與等暈條件 7.5 彗差 7.6 像散和像面彎曲 7.7 畸變 7.8 位置色差 7.9 倍率色差 7.10 應用舉例 ... 第三部分 光學設計 第12章 典型光學系統 12.1 眼睛 12.2 放大鏡 12.3 顯微鏡與照明系統 12.4 望遠鏡系統 12.5 攝影光學系統 12.6 放映系統 .....
標簽: 幾何光學
上傳時間: 2022-04-13
上傳用戶:canderile
光電跟蹤系統的組成框圖如圖3-1 所示,從獨立功能單體上分主要由激光測距儀、電視跟蹤儀、紅外跟蹤儀組成;從功能模塊分主要有傳感器模塊、轉臺及測角和信息處理單元組成。其中電視攝像儀、紅外熱像儀和激光測距主機為傳感器模塊,激光信息處理機、圖像跟蹤處理器、伺服控制和信息管理機為信息處理單元。圖2-1 光電跟蹤系統組成框圖光電跟蹤系統信息處理采用融合技術。在光電跟蹤系統中,信息管理機、電視/紅外圖像跟蹤處理器、激光信息處理機和伺服控制為信息處理單元。信息管理機既負責光電跟蹤系統和火控臺之間信息的交換,又負責光電跟蹤系統內部各信息處理單元之間的信息融合和數據交流;圖像跟蹤處理器進行電視/紅外跟蹤儀的圖像跟蹤信息處理;激光信息處理機是激光測距儀的指控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伺服控制系統實現伺服機動系統的調度。
上傳時間: 2022-06-23
上傳用戶:canderile
eeworm.com VIP專區 單片機源碼系列 62資源包含以下內容:1. LM3S系列單片機JTAG口解鎖應用筆記.pdf2.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驗指導書.pdf3. SIMATIC H系統介紹.pdf4. 8 位A/D 型OTP/Mask 單片機.pdf5. OM8361/TDA8362單片機的設計及應用.pdf6. 如何使用S12X MCU上的外設協處理器XGATE.rar7. MCS-51單片機引腳功能.doc8. 五年單片機學習之旅雜感.pdf9. PHILIPS單片機選型指南.rar10. 單片機百科知識大全.pdf11. 中穎單片機入門與實戰.pdf12. 單片機在鍵盤上的應用.pdf13. 單片機的選擇和使用.pdf14. 51單片機C語言提升教程.pdf15. I/O 型單片機使用手冊.pdf16. CYGNAL 單片機基礎知識手冊.pdf17. 單片機串行口.pdf18. 單片機指令系統原理.rar19. 幾款單片機的原理介紹.pdf20. CYGNAL 單片機原理.pdf21. 單片機大全.pdf22. PIC 單片機之發生器.pdf23. 單片機串行通信發射機.pdf24. 單片機外圍電路設計.pdf25. TMS570LS系列產品簡介.pdf26. TMS570LS 系列技術參考手冊(英).pdf27. LPC900系列單片機復位電路的可靠性設計.pdf28. LM3S 系列微控制器Flash 存儲器應用.pdf29. HT45R35在觸控按鍵中的應用(使用C語言).pdf30. IAP在應用中編程及其應用.pdf31. HT45R3X系列觸控IC按鍵識別SWIP介紹.pdf32. CANopen協議講座(5)之CANopen從站模塊(XGa.pdf33. CAT1024 CAT1025 器件數據手冊.pdf34. HT46R74D-1在人體電子秤中的應用.pdf35. CANopen協議講座(4)之CANopen從站設備及其應用.pdf36. 80C51系列開發平臺產品選型指南.pdf37. HT48E MCU系列1K位EEPROM.pdf38. SPCE061A的指令周期表.pdf39. TMS570LS系列數據手冊(英).pdf40. 基于HT46系列MCU的A/D應用范例.pdf41. CPU周期與微指令周期的關系.ppt42. HT66F40使用SIM SPI Mode的用法.pdf43. 基于HT49的MCU控制HT93LC46的讀寫.pdf44. HOLTEK I/O 8-Bit MTP輸入/輸出型八位可多.pdf45. 基于HT66Fx0使用ADC所有功能.pdf46. HT47R20A-1中A/D轉換的使用.pdf47. 異常向量表重映射.rar48. 基于HT56R678的A/D功能使用.pdf49. 基于HT48和HT46的交通信號燈的設計實現.pdf50. LM3S系列微控制器中斷優先級應用筆記.rar51. HT56R678使用I2C進行數據傳輸的方法.pdf52. CTM系列隔離CAN收發器模塊選型指南.pdf53. 基于HT47C20L的R-F型低電壓八位Mask單片機.pdf54. CANopen協議講座(6)之CANopen從站模塊(Tin.pdf55. 基于HT46R46E/HT46C46E經濟A/D型八位單片機.pdf56. 基于HT46R065V的24V VFD八位OTP型單片機.pdf57. HT48 MCU定時器/計數器的應用.pdf58. HT46RS03系列2K OPA+Comparator型八位.pdf59. 基于HT45R37V的低功耗C/R-F型八位OTP單片機.pdf60. HT48 MCU讀寫HT24系列EEPROM的應用.pdf61. 基于HT45R37的低功耗C/R-F型八位OTP單片機.pdf62. HT49 MCU中看門狗計時器的設定.pdf63. Holtek指令集說明.pdf64. 基于HT49CVX的遙控接收軟件模塊設計指南.pdf65. 基于HT46RB50在USB充電器中的設計應用.pdf66. 51單片機C語言編程手冊.rar67. HT45R38在觸摸按鍵式電子時鐘中的應用.pdf68. 自學單片機(提高篇).rar69. HT45R34在12KEY觸摸按鍵中的應用(使用C語言).pdf70. LPC2000系列單片機學習指導書(英文).rar71. HT6221發碼的接收原理及應用.pdf72. 自學單片機(入門篇)(入門篇).rar73. HT49 MCU的可編程分頻器(PFD)使用指南.pdf74. Keil C51入門教程.rar75. HT47R20A-1時基(Time Base)使用介紹.pdf76. HT45R35VC/R-F型八位OTP單片機.pdf77. HT49R30A-1, HT49R50A-1,HT49R70.pdf78. HT46R47,HT46R22,HT46R23,HT46R2.pdf79. MSP430F449在超低功耗高精度雷達液位儀中的應用.pdf80. HT48 & HT46 MCU UART的軟件實現方法.pdf81. 可編程系統級芯片提供了最大設計的靈活性.pdf82. 給初學單片機的經典必備實驗.rar83. HT MCU 大型表格的讀取.pdf84. LSI邏輯公司的低成本語音處理器.pdf85. MSP430系列C編譯器編程指南.pdf86. 新型實用性低成本電子計價秤系統設計.pdf87. 單芯片手機的優點與挑戰.pdf88. 用C18編譯器進行Microwire串行EEPROM與PIC.pdf89. 高可靠性8位/16位All flash MCU結構、特點及應.rar90. EVALSPEAR600評估板材料清單.rar91. NEC 32位MCU V850系列產品介紹.pdf92. MSP430單片機實現微波成像系統的掃描控制與數據采集.pdf93. HT48 HT46 MCU與HT93LC46 EEPROM.pdf94. NEC MCU在馬達方面的應用.pdf95.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rar96. 單片機復位電路和振蕩電路應用.pdf97. NEC 78K系列單片機安全性概覽.pdf98. NEC78K0/KF1用戶手冊 8位單片微控制器.pdf99. PROTEUS VSM在單片機系統仿真中的應用.pdf100. 8位MCU升級至32位MCU的設計方案.pdf
上傳時間: 2013-04-15
上傳用戶:eeworm
低壓電器電弧運動過程三維成像理論及運動機理研究在國內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作為一種新型電弧研究方法,特別是對電弧運動可視化方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其技術涉及到電器學、數值計算、圖像處理、計算機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加之電弧復雜的非線性特性及其瞬時特性,導致測量研究的困難,在電弧機理、性能分析和模型設計等方面都還不夠成熟、完善。所以,在電弧模型理論研究、電器電磁機構的三維有限元分析、電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弧動態特性研究等方面,存在大量的工作要做。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認識電器觸頭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極其復雜的電、熱、磁、機械等一系列現象。 為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電弧在滅弧室中的動態運動過程,本文在研究開關電器電弧圖像增強及運動過程三維可視化的基礎上,分析電弧形成機理、電弧特性和運動形態的基本理論,進一步考慮其模型特性和電弧等離子體磁壓縮效應,建立其運動數學模型。電弧圖像需要的處理主要有:圖像數字化、圖像平滑、圖像分割、圖像邊緣檢測、圖像增強。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小波變換的圖像增強和直方圖的圖像增強算法,在保留電弧弧柱強特征的同時,突出顯示電器動觸頭圖像特征使增強后的電弧圖像適合人類的視覺特征,為電弧動態過程分析和電弧可視化模型的構建提供有效的分析基礎,并取得良好的電弧圖像增強效果。本文構造了基于比色測溫原理的電弧輻射拾取、圖像采集、同步控制、數據處理等硬件裝置,對試驗采集裝置進行了標定;將醫學上成功應用的計算機層析成像理論,應用于對電弧進行三維溫度場重建的研究,構造可單面陣CCD采集三組六路投影輻射強度的實驗裝置,通過對觸頭邊緣檢測的手段精確定位于不同光路中電弧的位置,對輻射拾取光路進行校準,編制了系統軟件,實現電弧三維溫度場的重建。研究數學模擬計算方法,提出了適合低壓電器電弧數學模型計算的方法。用計算機求解獲得以前依靠實驗才能獲得的開斷波形及運動過程,將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和計算機仿真有機結合起來,使產品設計更加科學和準確,可以大大減少設計周期,減少試驗的盲目性和費用,有利于提高電器產品的技術性能,對于新產品開發,優化滅弧室設計及模擬實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cngeek
在合成孔徑雷達的研究和研制工作中,合成孔徑雷達模擬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440MHz帶寬線性調頻信號,采樣頻率500MHz高分辨合成孔徑雷達視頻模擬器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模擬器的幾項主要技術進行分析,在對點目標回波信號模型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點目標原始回波數據進行模擬并做了成像驗證,從而為硬件實現提供了正確的信號模型;針對傳統的“波形存儲直讀法”方案,即在計算機平臺上用模擬軟件產生原始回波數據并存儲,再通過計算機接口實現數據傳輸,最后完成數模轉換產生視頻信號這一過程,分析指出該方案在實現高分辨率時的速度和容量瓶頸。 針對具體的設計要求,圍繞速度和容量問題,本文著眼于高分辨率SAR模擬器的FPGA實現研究,指出FPGA實時生成點目標原始回波數據是其實現的核心;針對這一核心問題,充分利用現代VLSI設計中的流水線技術與并行陣列技術以及FPGA的優良性能和豐富資源,在時間上采用同步流水結構、空間上采用并行陣列形式,將速度和容量問題統一為數據的高速生成問題;給出了系統總體設計思想,該方案不需要大容量存儲器單元,大大減少模擬器復雜度;對原始回波數據實時生成模塊的各主要單元給出了結構并進行了仿真,結果表明FPGA可以滿足課題設計要求;同時,對該模擬器片上系統的實現、增強人機交互性,給出了人機界面的設計思路。 分析指出了點目標原始回波數據實時生成模塊通過并行擴展即可實現多點目標的原始回波數據實時生成;最后對復雜場景目標模擬器的實現進行了構思,指出了傳統方案在改進的基礎上實現高分辨率視頻模擬器的可行性。本文首次提出以FPGA實現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原始回波數據實時生成的思想,為國內業界在此方向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上的有益探索,對于國內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阿四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