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一種基于Cortex-M3(STM32F103C8)芯片的高速度、低功耗、多功能數字可調共振源,以及系統的CPU部分、信號發生、濾波及放大部分及相應的軟件設計。
上傳時間: 2013-11-03
上傳用戶:liu999666
提出一種基于ARM Cortex-M3為核心的運動控制器的新運動控制方案,并給出關鍵算法。控制系統采用“ARM運動控制器+PC機”的結構。PC機實現界面功能以及部分預處理功能,運動控制器則完成關鍵的算法與處理。在數控沖孔機控制上進行的應用表明,該系統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上傳時間: 2013-10-28
上傳用戶:yl1140vista
!Cortex-M4自學筆記-基于Kinetis K60。
上傳時間: 2013-10-18
上傳用戶:saharawalker
在Cortex-M3處理器上運行 ARM7TDMI處理器軟件
上傳時間: 2013-11-15
上傳用戶:Ants
隨著近年來制造工藝的不斷進步,ARM Cortex微控制器的成本也不斷降低,已經與8位和16位微 控制器處于同等水平;另一個原因是基于ARM的器件的選擇余地、性能范圍和可用性。如今,越來越多的 微控制器供應商提供基于ARM的微控制器,這些產品能提供選擇范圍更廣的外設、性能、內存大小、封裝、 成本等等。另外,基于ARM Cortex-M的微控制器還具有專門針對微控制器應用的一些特性,這些特性 使ARM微控制器具有日益廣泛的應用范圍。與此同時,基于ARM的微控制器的價格在過去5年里已大幅 降低,并且面向開發者的低成本甚至免費開發工具也越來越多。 與其它架構相比,選擇基于ARM的微控制器也是更好的投資。現今,針對ARM微控制器開發的軟件代 碼可在未來多年內供為數眾多的微控制器供應商重復使用。隨著ARM架構的應用更加廣泛,聘請具有ARM 架構行業經驗的軟件工程師也比聘請其他架構工程師更加容易,這也使得嵌入式開發者的產品和資產能夠 更加面向未來。
上傳時間: 2013-11-03
上傳用戶:破曉sunshine
輕松進入STM32+Cortex-M3世界 入門資料
上傳時間: 2013-10-20
上傳用戶:packlj
Cortex-M3 技術參考手冊 Cortex-M3是一個32位的核,在傳統的單片機領域中,有一些不同于通用32位CPU應用的要求。譚軍舉例說,在工控領域,用戶要求具有更快的中斷速度,Cortex-M3采用了Tail-Chaining中斷技術,完全基于硬件進行中斷處理,最多可減少12個時鐘周期數,在實際應用中可減少70%中斷。 單片機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調試工具非常便宜,不象ARM的仿真器動輒幾千上萬。針對這個特點,Cortex-M3采用了新型的單線調試(Single Wire)技術,專門拿出一個引腳來做調試,從而節約了大筆的調試工具費用。同時,Cortex-M3中還集成了大部分存儲器控制器,這樣工程師可以直接在MCU外連接Flash,降低了設計難度和應用障礙。 ARM Cortex-M3處理器結合了多種突破性技術,令芯片供應商提供超低費用的芯片,僅33000門的內核性能可達1.2DMIPS/MHz。該處理器還集成了許多緊耦合系統外設,令系統能滿足下一代產品的控制需求。ARM公司希望Cortex-M3核的推出,能幫助單片機廠商實. Cortex的優勢應該在于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3者(或2者)的結合。 Cortex如果能做到 合理的低功耗(肯定要比Arm7 & Arm9要低,但不大可能比430、PIC、AVR低) + 合理的高性能(10~50MIPS是比較可能出現的范圍) + 適當的低成本(1~5$應該不會奇怪)。 簡單的低成本不大可能比典型的8位MCU低。對于已經有8位MCU的廠商來說,比如Philips、Atmel、Freescale、Microchip還有ST和Silocon Lab,不大可能用Cortex來打自己的8位MCU。對于沒有8位MCU的廠商來說,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但他們在國內進行推廣的實力在短期內還不夠。 對于已經有32位ARM的廠商來說,比如Philips、Atmel、ST,又不大可能用Cortex來打自己的Arm7/9,對他們來說,比較合理的定位把Cortex與Arm7/9錯開,即<40MIPS的性能+低于Arm7的價格,當然功耗也會更低些;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是,斷了16位MCU的后路。 對于仍然在推廣16位MCU的廠商來說,比如Freescal、Microchip,處境比較尷尬,因為Cortex基本上可以完全替代16位MCU。 所以,未來的1~2年,來自新廠商的Cortex比較值得期待-包括國內的供應商;對于已有32位ARM的廠商,情況比較有趣;對于16位MCU的廠商,反應比較有意思。 關于編程模式 Cortex-M3處理器采用ARMv7-M架構,它包括所有的16位Thumb指令集和基本的32位Thumb-2指令集架構,Cortex-M3處理器不能執行ARM指令集。 Thumb-2在Thumb指令集架構(ISA)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它與Thumb相比,具有更高的代碼密度并提供16/32位指令的更高性能。 關于工作模式 Cortex-M3處理器支持2種工作模式:線程模式和處理模式。在復位時處理器進入“線程模式”,異常返回時也會進入該模式,特權和用戶(非特權)模式代碼能夠在“線程模式”下運行。 出現異常模式時處理器進入“處理模式”,在處理模式下,所有代碼都是特權訪問的。 關于工作狀態 Coretx-M3處理器有2種工作狀態。 Thumb狀態:這是16位和32位“半字對齊”的Thumb和Thumb-2指令的執行狀態。 調試狀態:處理器停止并進行調試,進入該狀態。
上傳時間: 2013-12-04
上傳用戶:壞壞的華仔
德州儀器 (TI) 宣布推出價格更低的、基于 Stellaris ARM Cortex™-M3 的全新微處理器產品,擴展了旗下微處理器 (MCU) 陣營,從而為開發人員滿足嵌入式設計需求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29 款全新 Stellaris MCU 包括針對運動控制應用、智能模擬功能以及擴展的高級連接選項等的獨特 IP,可為工業應用提供各種價格/性能的解決方案。此外,該產品系列還可提供更大范圍的存儲器引腳兼容以及最新緊湊型封裝,可顯著節省空間與成本。由于 Stellaris MCU 卓越的集成度已融入 TI 的規模效應之中,由此帶來的高效率可使整個 Stellaris 系列的價格平均下降 13%。TI 綜合 StellarisWare® 軟件可為每款器件提供支持,從而可加速能源、安全以及連接市場領域的應用開發。
上傳時間: 2013-11-02
上傳用戶:604759954
2004年初恩智浦(NXP)推出了基于ARM7內核處理器的首個閃存微控制器系列。自此以來,恩智浦ARM系列微控制器陣容不斷壯大,占據廣闊的應用領域。包括ARM968、ARM926和Cortex-M3內核處理器系列。這些系列產品擁有豐富的外設,如以太網、USB、CAN和電機控制等。
上傳時間: 2013-11-12
上傳用戶:mickey008
LPC1700系列ARM是基于第二代ARM Cortex-M3內核的微控制器,是為嵌入式系統應用而設計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處理器,適用于儀器儀表、工業通訊、電機控制、燈光控制、報警系統等領域。其操作頻率高達100MHz,采用3級流水線和哈佛結構,帶獨立的本地指令和數據總線以及用于外設的低性能的第三條總線,使得代碼執行速度高達1.25MIPS/MHz,并包含1個支持隨機跳轉的內部預取指單元。
上傳時間: 2013-10-27
上傳用戶:wyc19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