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命令是我們日常網管工作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之一,主是用來測試網絡連接的。在實際平時解決網絡故障的過程中,一般應該遵循“先軟后硬”的步驟來進行。
上傳時間: 2016-07-31
上傳用戶:我們的船長
flash 鍵盤音效取自win2000系統ding.wav,經過CoolEdit處理成音階,在Flash中導入在相應按鈕上。 沒有難度,就是耐心一點,成績不錯哦! 對應表: 低音G-a #G-w A-s #A-e B-d 中音C-f #C-t D-g #D-y E-h F-j #F-i G-k #G-o A-l #A-p B- 高音C-1 D-2 E-3 F-4 G-5 A-6 B-7 C(high)-8 #C-c #D-v #F-b #G-n #A-m
上傳時間: 2014-02-06
上傳用戶:ljmwh2000
OM_Services_test例程可以在片上SRAM、片外SDRAM、片外Flash中運行。 注意:在片外Flash中運行時,請先Download到Flash中.
標簽: Flash OM_Services_test SDRAM SRAM
上傳時間: 2014-12-02
上傳用戶:yiwen213
使用中序遍歷,先序遍歷,后序遍歷,交換左右子樹,計算結點數,計算樹的高度
標簽:
上傳時間: 2016-12-17
上傳用戶:sunjet
I=imread('fig1.jpg');%從D盤名為myimages的文件夾中讀取。格式為jpg的圖像文件chost J=imnoise(I,'salt & pepper',0.02);%給圖像加入均值為0,方差為0.02的淑鹽噪聲 subplot(2,4,1); imshow(I); title('原始圖像'); subplot(2,4,2); imshow(J); title('加入椒鹽噪聲之后的圖像'); %h=ones(3,3)/9; %產生3 × 3的全1數組 %B=conv2(J,h); %卷積運算 %采用MATLAB中的函數對噪聲干擾的圖像進行濾波 Q=wiener2(J,[3 3]); %對加噪圖像進行二維自適應維納濾波 P=filter2(fspecial('average',3),J)/255; %均值濾波模板尺寸為3 K1=medfilt2(J,[3 3]); %進行3 × 3模板的中值濾波 K2= medfilt2(J,[5 5]); %進行5 × 5模板的中值濾波 K3= medfilt2(J,[7 7]); %進行7 × 7模板的中值濾波 K4= medfilt2(J,[9 9]); %進行9 × 9模板的中值濾波 %顯示濾波后的圖像及標題 subplot(2,4,3); imshow(Q); title('3 × 3模板維納濾波后的圖像'); subplot(2,4,4); imshow(P); title('3 × 3模板均值濾波后的圖像'); subplot(2,4,5); imshow(K1); title('3 × 3模板的中值濾波的圖像'); subplot(2,4,6); imshow(K2); title('5 × 5模板的中值濾波的圖像'); subplot(2,4, 7); imshow(K3); title('7 × 7模板的中值濾波的圖像'); subplot(2,4,8); imshow(K4); title('9 × 9模板的中值濾波的圖像');
上傳時間: 2016-06-02
上傳用戶:wxcr_1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該函數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兩種介質的正方形區域的二維拉普拉斯方程的數值解 %函數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數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區域內網格節點處的值 %a為正方形求解區域的邊長 %r1,r2分別表示兩種介質的電導率 %up,under分別為上下邊界值 %num表示將區域每邊的網格剖分個數 %deta為迭代過程中所允許的相對誤差限 n=num+1; %每邊節點數 U(n,n)=0; %節點處數值矩陣 N=0; %迭代次數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兩介質電導率之比 U(1,1:n)=up; %求解區域上邊界第一類邊界條件 U(n,1:n)=under; %求解區域下邊界第一類邊界條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線性賦值對上下邊界之間的節點賦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條件:不滿足相對誤差限要求的節點數目G不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節點處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將不滿足相對誤差限要求的節點數目歸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時網格節點處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邊界第二類邊界條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網格節點處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兩介質分界面(與網格對角線重合)第二類邊界條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邊界第二類邊界條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顯示迭代次數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節點處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與第n次迭代所有節點值的相對誤差 err(1,1:n)=0; %上邊界節點相對誤差置零 err(n,1:n)=0; %下邊界節點相對誤差置零 G=sum(sum(err>deta))%顯示每次迭代后不滿足相對誤差限要求的節點數目G end
標簽: 有限差分
上傳時間: 2018-07-13
上傳用戶:Kemin
在工農業生產和自動控制方面,經常要用到低速驅動,以前一般采用電動機加減速器或永磁感應子式電動機來實現,但是他們存在著很多缺點和不足。隨著分數槽繞組結構的提出,分數槽永磁同步電機在低速驅動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將對這種特殊結構的電機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分數槽繞組和整數槽繞組是電機繞組的兩種重要形式。本文首先從電機結構和繞組電感兩個方面對分數槽繞組電機和整數槽繞組電機進行比較,以加深對分數槽繞組結構的理解。分數槽繞組也存在對稱性問題,即并不是所有的分數槽繞組都是各相對稱的,接下來本文給出了分數槽繞組的對稱條件,為分數槽繞組電機的設計提供依據。在分數槽電機中,節距y=1的分數槽繞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繞組,是中小型永磁電機和永磁交流伺服電機使用最多的的分數槽繞組,本文將對這種繞組形式進行詳細介紹,為了便于以后分析和應用,還將給出這類電機常用的極槽配合和繞組的各種參數。整數槽電機60°相帶繞組的排列比較簡單,分數槽電機則顯的比較復雜,本文將具體介紹兩種繞組排列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w4463301
越柬越多的應用 例如過程控制、稱重等 都需要高分辨率、高集成度和低價格的ADC。 新型Σ .△轉換技術恰好可以滿足這些要求 然而, 很多設計者對于這種轉換技術并不 分了解, 因而更愿意選用傳統的逐次比較ADC Σ.A轉換器中的模擬部分非常簡單(類似j 個Ibit ADC), 而數字部分要復雜得多, 按照功能町劃分為數字濾波和抽取單元 由于更接近r 個數字器件,Σ △ADC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廉.
標簽: ADC
上傳時間: 2013-10-24
上傳用戶:han_zh
STM32中斷優先級和開關總中斷 一,中斷優先級: STM32(Cortex-M3)中的優先級概念 STM32(Cortex-M3)中有兩個優先級的概念——搶占式優先級和響應優先級,有人把響應優先級稱作'亞優先級'或'副優先級',每個中斷源都需要被指定這兩種優先級。 具有高搶占式優先級的中斷可以在具有低搶占式優先級的中斷處理過程中被響應,即中斷嵌套,或者說高搶占式優先級的中斷可以嵌套低搶占式優先級的中斷。 當兩個中斷源的搶占式優先級相同時,這兩個中斷將沒有嵌套關系,當一個中斷到來后,如果正在處理另一個中斷,這個后到來的中斷就要等到前一個中斷處理完之后才能被處理。如果這兩個中斷同時到達,則中斷控制器根據他們的響應優先級高低來決定先處理哪一個;如果他們的搶占式優先級和響應優先級都相等,則根據他們在中斷表中的排位順序決定先處理哪一個。 既然每個中斷源都需要被指定這兩種優先級,就需要有相應的寄存器位記錄每個中斷的優先級;在Cortex-M3中定義了8個比特位用于設置中斷源的優先級,這8個比特位可以有8種分配方式,如下:
上傳時間: 2013-11-21
上傳用戶:dddddd55
利用DSK6711外部,有四個外部中斷埠,可以使用此四個埠,控制內部LED顯示,並於CCS顯示目前中斷是何埠。
上傳時間: 2014-01-04
上傳用戶:Avoid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