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掃描激光雷達測距成像技術和其他測距系統相比具有可對動態物體清晰成像,功耗低,體積小,成本低廉的優點。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民用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激光需達的重點研究方向。本論文介紹了四種基于不同原理的無掃描激光雷達方案。其中基于脈沖增益調制法的無掃描激光雷達具有很強的創造性,該方案使用脈沖光源,脈沖光源發出脈沖光照射目標物體,經物體反射后由功能光接收器MCP(Micro Channel Plate)接收,對MCP施加線性增益調制,在MCP輸出端形成新的光場,由CCD(Charge Couple Device)接收.CCD輸出的圖像經圖像處理后得到二維圖像信息。該方案對背景光干擾不敏感,可成像距離遠,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本文設計了一套模擬系統來驗證基于脈沖調制法的無掃描激光雷達測距方案的可行性,由于光電倍增管PMr(Photoelectric electron-multiplier tube)在功能上和MCP具有最大的相似性,所以模擬系統中功能光接收器采用光電倍增管。系統由激光驅動模塊、PMT驅動模塊、時序控制模塊、采樣接收模塊四個部分組成。我們利用自行研制的模擬系統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驗,經過對實驗結果分析發現該模擬系統的測量距離可達到1千米,測量誤差在15米以內,表明了該方案是確實可行的。論文最后對誤差來源進行了分析,并對整個項目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slq1234567890
光學鏡頭一般稱為攝像鏡頭或攝影鏡頭,簡稱鏡頭,其功能就是光學成像。在機器視覺系統中,鏡頭的主要作用是將成像目標聚焦在圖像傳感器的光敏面上。鏡頭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機器視覺系統的整體性能;合理選擇并安裝光學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設計的重要環節.1,鏡頭的相關參數(1)焦距焦距是光學鏡頭的重要參數,通常用f來表示。焦距的大小決定著視場角的大小,焦距數值小,視場增大,所觀察的范圍也大,但距離遠的物體分辨不很清楚:焦距數值大,視場伯小,觀察范圍小,只要焦距選擇合適,即便距離很遠的物體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由于焦距和視場角是一一對應的,一個確定的焦距就意味著一個確定的視場角,所以在選擇鏡頭焦距時,應該充分考慮是觀測細節重要,還是有一個大的觀測范圍重要,如果要看細節,就選擇長焦距鏡頭:如果看近距離大場面,就選擇小焦距的廣角鏡頭。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jiabin
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部門,而標準化和計量測試是機械工業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在機械制造中,精密加工必須靠精密的測量手段來保證,加工精度的提供與計量技術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測量與控制是促進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是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新型半導體器件,其設計思想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的Boyer與Smith于70年代提出]。二十多年來,CCD的研究取得了驚人的進展,特別是在傳感器應用方面發展迅速,已成為現代光電子學與現代測試技術中最活躍、最富有成果的新興領域之一。由于CCD具有自掃描、高分辨率、高靈敏度、重量輕、體積小、像素位置準確、耗電少、壽命長、可靠性好、信號處理方便、易于與計算機配合等優點,致使CCD光電尺寸測量的使用范圍和特性比現有的機械式、光學式、電磁式量儀優越得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CCD尺寸測量技術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非接觸檢測方法,它使加工、檢測和控制過程融為一體成為可能。利用CCD作為光敏感器件的激光三角法測量技術在非接觸尺寸、位置測量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將激光束投射到被測物面所形成的漫反射光斑作為傳感信號,用透鏡成像原理將收集到的漫反射光匯集到CCD上形成像點,當入射光斑隨被測物面移動時,成像點在CCD上作相應移動,根據象移大小和傳感器的結構參數可以確定被測物面的位移量,若在物體兩邊同時測量就可以得到物體的厚度。
上傳時間: 2022-06-23
上傳用戶:xsr1983
近年來,隨著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光纖通信己成為當今信息社會不可或缺的通信系統。光電子器件以及光模塊是光通信系統中將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或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關鍵部件,是光傳輸系統的心臟。本課題研究從有源光器件的工作特性入手,描述了光收發合一模塊的工作原理、器件結構、耦合封裝、高速數字信號布線以及各種光模塊的現狀和發展。分析了半導體激光驅動器的輸入輸出結構及其高速調制特性,并對光模塊中高速電路傳輸線理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本文在理論上對光有源器件的特性、光模塊以及光收發器的工藝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對傳輸線理論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將其應用于高速電路的布線上。所研究的光模塊具有性價比高、實用性強、接口標準實用面寬的特點,并且構成了系列產品,能廣泛應用于不同的場合。
上傳時間: 2022-07-09
上傳用戶: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主要從事電磁場理論、微波光波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研究,包括電磁場理論與應用、光波導理論與技術、微波毫米波技術與系統、微波毫米波集成技術、光波技術及其應用等幾個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課題主要涉及電磁理論中的輻射與散射、計算電磁學、微波毫米波器件與電路、微波毫米波通信與雷達系統、超寬帶(UWB)技術、新型天線技術、復雜目標的散射特性和復雜環境的傳播特性、光器件與光傳感技術、空間光通信與量子密鑰分配技術以及與相關學科交叉的理論與技術等。適合從事微波在介質中的傳輸,電磁場目標識別、成像,微波波譜理論與技術研究和微波、光纖傳感器,微波波譜儀、微波吸收材料的開發研制的工程人員學習。
上傳時間: 2022-07-17
上傳用戶:得之我幸78
雷達結構與工藝 上 467頁 29.9M.pdf 29.2M2019-03-29 13:34 雷達結構與工藝 下 484頁 45.7M.pdf 44.7M2019-03-29 13:34 雷達發射機技術 533頁 13.1M.pdf 12.8M2019-03-29 13:34 雷達成像技術 351頁 10.5M.pdf 10.3M2019-03-29 13:34 監視雷達技術.MLF 36.4M2019-03-29 13:34 制導雷達技術.pdf 49.6M2019-03-29 13:34 機載雷達技術.pdf 60.7M2019-03-29 13:34 雷達環境與電波傳播特性.pdf 17.6M2019-03-29 13:34 雷達接收機技術 382頁 10.8M.pdf 10.6M2019-03-29 13:34 超視距雷達技術.MLF 38.9M2019-03-29 13:34 相控陣雷達饋線技術.pdf 13.4M2019-03-29 13:34 監視雷達技術.pdf 72.9M2019-03-29 13:34 超視距雷達技術.pdf 89.5M2019-03-29 13:34 相控陣雷達原理_張光義 .pdf 38.5M2019-03-29 13:34 雷達技術叢書 雷達天線技術.pdf 17.1M2019-03-29 13:34 機載雷達技術.MLF 9.5M2019-03-29 13:34 雷達技術叢書 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技術.pdf 14.1M2019-03-29 13:34 雷達技術叢書 雷達成像技術.pdf 10.3M2019-03-29 13:34 雷達目標特性 351頁 11.5M.pdf
標簽: SolidWorks 2000 范例
上傳時間: 2013-06-20
上傳用戶:eeworm
超聲波電機(Ultrasonic Motor簡稱USM)是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微電機。本文針對超聲波電機及其控制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以我國研究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并有產業化前景的行波超聲波電機(Traveling-wave Ultrasonic Motor簡稱TUSM)的伺服控制技術為研究對象,以直徑60mm的行波超聲波電機TUSM60為研究實例,在特性測試、動穩態性能分析,辨識模型建立、控制策略與控制算法的選擇與實現等方面展開研究。本論具體的研究內容為: 在分析超聲波電機研究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超聲波電機特別是行波超聲波電機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重點論述了行波超聲波電機及其驅動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 介紹行波超聲波電機的基本結構,并從該電機的主要理論基礎--壓電原理、行波合成、接觸模型出發,分析了行波超聲波電機定子質點的運動方程.并結合定轉子摩擦接觸特點,分析了行波超聲波電機的運行機理。 根據對行波超聲波電機測試和高精度控制的要求,研制出基于雙DSP和FPGA的超聲波電機高性能測試控制平臺。其中控制核心采用了雙DSP結構,可以在對行波超聲波電機進行控制的同時,將必要的參數讀取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為行波超聲波電機瞬態特性分析以及控制策略、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 對電機的瞬態、穩態特性進行的測試,可以分析驅動頻率、電壓以及相位差等調節量對電機輸出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行波超聲波電機的調節方式、控制算法選擇方面進行分析,并得到相應結論。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總結和歸納,利用系統辨識中的非參數方法,建立在特定頻率條件下的近似線性模型。在行波超聲波電機工作范圍內,辨識若干組不同頻率條件下的近似線性模型,將這些模型的參數進行二維或三維擬合,可以得到一個關于行波超聲波電機傳遞函數的模型。辨識模型的建立為合理的選擇和優化控制參數,控制效果的驗證等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對行波超聲波電機的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展開的研究中.首先利用遺傳算法對常規PI恒轉速控制的控制參數整定及修正方法進行了研究;利用神經元的在線自學習能力,研究和設計單神經元PID-PI轉速控制器,提高控制系統對電機非線性和時變性的適應能力;為了消除在伺服控制中,單一調節量(驅動頻率)情況下,低轉速的跳躍問題,研究和討論了多調節量分段控制方法,并利用模糊控制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在位置控制中,利用轉速控制研究的結果,研究和設計了位置--速度雙環(串級)控制器,實現了電機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 通過對已有控制系統的改進和簡化,設計和研制了具有實用化價值行波超聲波電機控制器: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針對核磁成像設備而設計的行波超聲波電機隨動控制系統中,同時嘗試了將該控制器用于高精度X-Y兩維定位平臺。
上傳時間: 2013-07-13
上傳用戶:mpquest
msp430單片機應用于CCD成像測量系統
上傳時間: 2013-07-08
上傳用戶:epson850
隨著數碼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圖像處理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其實時處理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VLSI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數字圖像實時處理技術提供了硬件基礎。其中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的特點使其非常適用于進行一些基于像素級的圖像處理。 傳統的圖像顯示系統必須連接到PC才能觀察圖像視頻,存在著高速實時性、穩定性問題。本設計脫離高清晰工業相機必須與PC連接才可以觀看到高清晰圖像的束縛,實現系統的小型化。針對130萬像素彩色1/2英寸鎂光CMOS圖像傳感器,提出用硬件實現Bayer格式到RGB格式轉換的設計方案,完成由黑白圖像到高清彩色圖像的轉換,用SDRAM作緩存,輸出標準VGA信號,可直接連接VGA顯示器、投影儀等設備進行實時的視頻圖像觀看,與模擬相機740X576分辨率(480線)圖像相比,設計圖像畫質相當于1280X1024分辨率(750線),最高幀率25fps,整個結構應用FPGA作為主控制器,用少量的緩存代替傳統的大容量存儲,加快了運算速率,減小了電路規模,滿足圖像實時處理的要求,使展現出來的視頻圖像得到質的飛躍。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和遠程監控等領域。 論文研究的重點是采用altera公司EP2C芯片前端驅動CMOS圖像傳感器,實時采集Bayer圖像象素,分析研究CFA圖像插值算法,實現了基于FPGA的實時線性插值算法,能夠對輸入是每像素8bit、分辨率為1280×1204的Bayer模式圖像數據進行實時重構,輸出彩色RGB圖像。由端口FIFO作為數據緩沖,存儲一幀圖像到高速SDRAM,構建VGA顯示控制器,實現對輸入是每像素24bit(RGB101010)、分辨率為640×480、幀頻25HZ彩色圖像進行實時顯示。 整個模塊結構包括電源模塊單元等、CMOS成像單元、FPGA數據處理單元、SDRAM控制單元、VGA顯示接口單元。 最后,對系統進行了調試。經實驗驗證,系統達到了實時性,能正確和可靠的工作。整個設計模塊能夠滿足高幀率和高清晰的實時圖像處理,占用系統資源很少,用較少的時間完成了圖像數據的轉換,提高了效率。
上傳時間: 2013-06-08
上傳用戶:zhengjian
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視頻圖像處理技術近年來得到極大的重視和長足的發展,其應用范圍主要包括數字廣播、消費類電子、視頻監控、醫學成像及文檔影像處理等領域。當前視頻圖像處理主要問題是當處理的數據量很大時,處理速度慢,執行效率低。而且視頻算法的軟件和硬件仿真和驗證的靈活性低。 本論文首先根據視頻信號的處理過程和典型視頻圖像處理系統的構成提出了基于FPGA的視頻圖像處理系統總體框圖;其次選擇視頻轉換芯片SAA7113,完成視頻圖像采集模塊的設計,主要分三步完成:1)配置視頻轉換芯片的工作模式,完成視頻轉化芯片SAA7113的初始化:2)通過分析輸出數據流的格式標準,來識別奇偶場信號、場消隱信號和有效行數據的開始和結束信號三種控制信號,并根據控制信號,用Verilog硬件描述語言編程實現圖像數據的采集;3)分析SRAM的讀寫控制時序,采用兩塊SRAM完成圖像數據的存儲。然后編寫軟件測試文件,在ISE Simulator仿真環境進行程序測試與運行,并分析仿真結果,驗證了數據采集和存儲的正確性;最后,對常用視頻圖像算法的MATLAB仿真,選擇適當的算子,采用工具MATLAB、System Generator for DSP和ISE,利用模塊構建方式,搭建視頻算法平臺,實現圖像平滑濾波、銳化濾波算法,在Simulink中仿真并自動生成硬件描述語言和網表,對資源的消耗做簡要分析。 本論文的創新點是采用新的開發環境System Generator for DSP實現視頻圖像算法。這種開發視頻圖像算法的方式靈活性強、設計周期短、驗證方便、是視頻圖像處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上傳時間: 2013-05-20
上傳用戶:fudong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