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芯電感器的諧波失真分析 摘 要:簡述了改進鐵氧體軟磁材料比損耗系數和磁滯常數ηB,從而降低總諧波失真THD的歷史過程,分析了諸多因數對諧波測量的影響,提出了磁心性能的調控方向。 關鍵詞:比損耗系數, 磁滯常數ηB ,直流偏置特性DC-Bias,總諧波失真THD Analysis on THD of the fer rite co res u se d i n i nductancShi Yan Nanjing Finemag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210033 Abstract: Histrory of decreasing THD by improving the ratio loss coefficient and hysteresis constant of soft magnetic ferrite is briefly narrated. The effect of man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harmonic wave testing is analysed. 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ferrite core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ratio loss coefficient,hysteresis constant,DC-Bias,THD 近年來,變壓器生產廠家和軟磁鐵氧體生產廠家,在電感器和變壓器產品的總諧波失真指標控制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廣泛的合作,逐步弄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從工藝技術上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促進了質量問題的迅速解決。本文將就此熱門話題作一些粗淺探討。 一、 歷史回顧 總諧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簡稱THD,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早在幾十年前的載波通信技術中就已有嚴格要求<1>。1978年郵電部公布的標準YD/Z17-78“載波用鐵氧體罐形磁心”中,規(guī)定了高μQ材料制作的無中心柱配對罐形磁心詳細的測試電路和方法。如圖一電路所示,利用LC組成的150KHz低通濾波器在高電平輸入的情況下測量磁心產生的非線性失真。這種相對比較的實用方法,專用于無中心柱配對罐形磁心的諧波衰耗測試。 這種磁心主要用于載波電報、電話設備的遙測振蕩器和線路放大器系統(tǒng),其非線性失真有很嚴格的要求。 圖中 ZD —— QF867 型阻容式載頻振蕩器,輸出阻抗 150Ω, Ld47 —— 47KHz 低通濾波器,阻抗 150Ω,阻帶衰耗大于61dB, Lg88 ——并聯(lián)高低通濾波器,阻抗 150Ω,三次諧波衰耗大于61dB Ld88 ——并聯(lián)高低通濾波器,阻抗 150Ω,三次諧波衰耗大于61dB FD —— 30~50KHz 放大器, 阻抗 150Ω, 增益不小于 43 dB,三次諧波衰耗b3(0)≥91 dB, DP —— Qp373 選頻電平表,輸入高阻抗, L ——被測無心罐形磁心及線圈, C ——聚苯乙烯薄膜電容器CMO-100V-707APF±0.5%,二只。 測量時,所配用線圈應用絲包銅電磁線SQJ9×0.12(JB661-75)在直徑為16.1mm的線架上繞制 120 匝, (線架為一格) , 其空心電感值為 318μH(誤差1%) 被測磁心配對安裝好后,先調節(jié)振蕩器頻率為 36.6~40KHz, 使輸出電平值為+17.4 dB, 即選頻表在 22′端子測得的主波電平 (P2)為+17.4 dB,然后在33′端子處測得輸出的三次諧波電平(P3), 則三次諧波衰耗值為:b3(+2)= P2+S+ P3 式中:S 為放大器增益dB 從以往的資料引證, 就可以發(fā)現(xiàn)諧波失真的測量是一項很精細的工作,其中測量系統(tǒng)的高、低通濾波器,信號源和放大器本身的三次諧波衰耗控制很嚴,阻抗必須匹配,薄膜電容器的非線性也有相應要求。濾波器的電感全由不帶任何磁介質的大空心線圈繞成,以保證本身的“潔凈” ,不至于造成對磁心分選的誤判。 為了滿足多路通信整機的小型化和穩(wěn)定性要求, 必須生產低損耗高穩(wěn)定磁心。上世紀 70 年代初,1409 所和四機部、郵電部各廠,從工藝上改變了推板空氣窯燒結,出窯后經真空罐冷卻的落后方式,改用真空爐,并控制燒結、冷卻氣氛。技術上采用共沉淀法攻關試制出了μQ乘積 60 萬和 100 萬的低損耗高穩(wěn)定材料,在此基礎上,還實現(xiàn)了高μ7000~10000材料的突破,從而大大縮短了與國外企業(yè)的技術差異。當時正處于通信技術由FDM(頻率劃分調制)向PCM(脈沖編碼調制) 轉換時期, 日本人明石雅夫發(fā)表了μQ乘積125 萬為 0.8×10 ,100KHz)的超優(yōu)鐵氧體材料<3>,其磁滯系數降為優(yōu)鐵
上傳時間: 2014-12-24
上傳用戶:7891
為研究功率型鋰離子電池性能,對某35 Ah功率型鋰離子電池單體進行了充放電特性試驗和分析,由此獲得功率型電池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倍率下的充放電特性、內阻特性和溫升特性。研究結果表明,低溫下電池的充放電內阻較大,充放電性能衰減顯著;常溫下電池的內阻較小,充放電溫升較小,大電流充放電的容量穩(wěn)定性好,質量比能量高,作為電傳動車輛主要或輔助動力源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上傳時間: 2013-11-13
上傳用戶:清風冷雨
在RC橋式正弦波振蕩電路的研究中,一般文獻只給出電路的振蕩條件、起振條件、振蕩頻率等技術指標,而不涉及電路輸出幅值的大小。本文通過理論分析、Multisim仿真實驗測試,研究了決定電路輸出幅值的因素,即輸出電壓的幅值與電路起振時電壓放大倍數的大小有關,在電路的線性工作范圍內,起振時電壓放大倍數比3大得越多,最后的穩(wěn)定輸出電壓幅值也越大。研究結論有利于系統(tǒng)地研究振蕩電路的構成及電路元件參數的選擇。
上傳時間: 2013-11-03
上傳用戶:潛水的三貢
隨著便攜式終端產品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功能的不斷豐富,終端產品的功耗也越來越大,因此待機時間就成為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之一。由于便攜式終端設備受到體積的限制,不能簡單地通過不斷增加單節(jié)鋰電池容量來延長待機時間,因此主電池+備電池的雙電池供電方案不啻成為延長待機時間的優(yōu)選方案。本文介紹了基于充電管理芯片bq24161 以及ORing 控制芯片TPS2419 的雙電池供電方案的設計,文中分析了雙電池供電方案的設計要求,給出了設計框圖以及原理圖,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充電管理電路、ORing 電路的具體設計方法,并且詳細分析了各部分電路的工作原理。基于所設計的電路,對其供電可靠性等性能指標進行了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在靜態(tài)負載電流以及動態(tài)負載電流條件下,備電插入、拔出過程中對系統(tǒng)供電可靠性的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案能夠在備電插入、拔出過程中保證系統(tǒng)供電的可靠性,并且能夠對充電管理電路進行靈活管理,是一個適合于多種終端設備的雙電池供電解決方案。
上傳時間: 2014-12-24
上傳用戶:u789u789u789
針對船舶電力系統(tǒng)脆性研究,從脆性致因的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入手,建立包含脆性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結構4 層分析模型。主要分析其下層模型結構,將脆性環(huán)境通過脆性事件分解為若干基本脆性根源,用德菲爾法-最大熵原理建立以脆性根源為基礎的脆性風險模型,分析預測船舶電力系統(tǒng)的脆性過程。最后以某一個船舶電力系統(tǒng)為例,對在隨機的某一年的脆性過程進行了分析,找到船舶電力系統(tǒng)崩潰的主脆性根源,與實際情況進行比較,說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結果說明對于有效的防止船舶電力系統(tǒng)的崩潰,分析其脆性風險,應對其主要的脆性根源進行相應的控制。
標簽: 電力系統(tǒng) 分
上傳時間: 2013-11-09
上傳用戶:ryb
運放電路中的恒流源電路分析方法 普通鏡像恒流源、多集電極恒流源、高精度鏡像恒流源、高內阻恒流源和鏡像微恒流源電路,以及恒流源電路輸出電阻的計算等。 分析恒流源電路的方法是: (1)確定恒流源電路中的基準晶體管或場效應管; (2) 計算或確定基準電流; &nbbsp; (4)繪制恒流部分的交流通路,確定恒流源的內阻。 由于恒流源的內阻較大,計算恒流源內阻時不能忽略三極管集電極與發(fā)射極之間,或場效應管漏極與源極之間的動態(tài)電阻
上傳時間: 2013-10-09
上傳用戶:gxmm
摘要:發(fā)光二極管(LED)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其在照明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針對LED 照明的特點和光學特性參數,從驅動電路入手,設計了一款照明燈實用LED 驅動電路,并將理論分析結果與LED 驅動電路的實際測量結果進行了對比,對比結果表明,該驅動電路具有實用性,既能滿足照明工程的功能性要求,又能夠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節(jié)能。
標簽: 照明 串聯(lián)飽和 恒流 特性分析
上傳時間: 2013-11-20
上傳用戶:klin3139
通過分析一起500 kV 輸電線路地線掉線事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線路設計及絕緣子缺陷產生過大感應電壓,加速了絕緣子的老化導致掉線。針對目前輸電線路設計、運行的不足和潛在安全隱患,提出防止地線掉線、改進防雷性能的對策,并結合實際對保護OPGW 光纜的課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上傳時間: 2013-10-18
上傳用戶:541657925
針對現(xiàn)有IEEE802.11n協(xié)議中存在的節(jié)點間競爭信道時沖突概率較大和系統(tǒng)吞吐量受限的問題,提出一種新的基于主導節(jié)點競爭的MAC信道接入機制。該方法根據節(jié)點的地理位置將所有節(jié)點分成若干個獨立的區(qū)域組,每個組設一個主導節(jié)點,由主導節(jié)點競爭信道;當主導節(jié)點競爭到信道后,組中其他成員節(jié)點在主導節(jié)點發(fā)送完數據之后,根據主導節(jié)點發(fā)送的輪詢幀中的調度信息輪流發(fā)送數據。理論分析和仿真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分布式協(xié)調功能DCF信道接入機制相比,文中方法能提高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減小站點之間競爭信道時的碰撞概率,在節(jié)點數量較多時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更優(yōu)。
上傳時間: 2014-01-21
上傳用戶:wmwai1314
在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中,非鐵磁性微波無源器件的無源互調(PIM)問題非常嚴重,產生PIM的根源在于天線、波導法蘭等無源器件的非線性效應,例如場發(fā)射、量子隧穿、熱電子發(fā)射、電致伸縮、微放電等[1]。文中通過對波導法蘭無源互調模型的分析和測量,得出波導間接觸壓力越大,各階PIM越小;PIM階數越高,載波功率之比對其影響越大。
上傳時間: 2014-12-29
上傳用戶:hustfanen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