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1 串行接口是一個可編程的全雙工串行通訊接口。它可用作異步通訊方式(UART),與串行傳送信息的外 部設備相連接,或用于通過標準異步通訊協議進行全雙工的8051 多機系統也可以通過同步方式,使用TTL 或CMOS 移位寄存器來擴充I/O 口。
上傳時間: 2013-12-01
上傳用戶:陽光少年2016
16f505程序 一個單線半雙工接口的LED顯示儀表開關板
上傳時間: 2016-05-09
上傳用戶:stampede
針對嵌入式系統的底層網絡接口給出了一種由FPGA實現的以太網控制器的設計方法.該控制器能支持10Mbps和100Mbps的傳輸速率以及半雙工和全雙工模式,同時可提供MII接口,可并通過外接以太網物理層(PHY)芯片來實現網絡接入
上傳時間: 2013-12-11
上傳用戶:anng
以具體案例介紹了Microsoft Access 數據庫在工業控制中的應用,簡述了其與工控組態軟件的接口方法及它在工業控制中的具體實用技術,并給出了相應的程序和框圖.
上傳時間: 2014-12-02
上傳用戶:D&L37
MES系統由精確計劃、時間看板、項目管理、能力平衡、派工單管理、成本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客戶管理、工作日歷管理、數據采集、遠程監控、統計分析、數據接口、車間工藝布局等十五部分組成,這十五部分是個有機的整體,共同組成MES系統。
上傳時間: 2017-05-25
上傳用戶:wfeel
微機接口實驗 實現雙機全雙工通信 有實驗源代碼及實驗報告
上傳時間: 2014-01-18
上傳用戶:onewq
SerialS.asm實現查詢方式半雙工串行通信接口實驗-發送端程序查詢方式半雙工串行通信發送程序
上傳時間: 2013-12-25
上傳用戶:diets
當前,在系統級互連設計中高速串行I/O技術迅速取代傳統的并行I/O技術正成為業界趨勢。人們已經意識到串行I/O“潮流”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高于1Gbps的速度下,并行I/O方案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不能再提供可靠和經濟的信號同步方法。基于串行I/O的設計帶來許多傳統并行方法所無法提供的優點,包括:更少的器件引腳、更低的電路板空間要求、減少印刷電路板(PCB)層數、PCB布局布線更容易、接頭更小、EMI更少,而且抵抗噪聲的能力也更好。高速串行I/O技術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系統設計中,包括PC、消費電子、海量存儲、服務器、通信網絡、工業計算和控制、測試設備等。迄今業界已經發展出了多種串行系統接口標準,如PCI Express、串行RapidIO、InfiniBand、千兆以太網、10G以太網XAUI、串行ATA等等。 Aurora協議是為私有上層協議或標準上層協議提供透明接口的串行互連協議,它允許任何數據分組通過Aurora協議封裝并在芯片間、電路板間甚至機箱間傳輸。Aurora鏈路層協議在物理層采用千兆位串行技術,每物理通道的傳輸波特率可從622Mbps擴展到3.125Gbps。Aurora還可將1至16個物理通道綁定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鏈路。16個通道綁定而成的虛擬鏈路可提供50Gbps的傳輸波特率和最大40Gbps的全雙工數據傳輸速率。Aurora可優化支持范圍廣泛的應用,如太位級路由器和交換機、遠程接入交換機、HDTV廣播系統、分布式服務器和存儲子系統等需要極高數據傳輸速率的應用。 傳統的標準背板如VME總線和CompactPCI總線都是采用并行總線方式。然而對帶寬需求的不斷增加使新興的高速串行總線背板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并行總線背板。現在,高速串行背板速率普遍從622Mbps到3.125Gbps,甚至超過10Gbps。AdvancedTCA(先進電信計算架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新一代的標準背板平臺被提出并得到快速的發展。它由PCI工業計算機制造商協會(PICMG)開發,其主要目的是定義一種開放的通信和計算架構,使它們能被方便而迅速地集成,滿足高性能系統業務的要求。ATCA作為標準串行總線結構,支持高速互聯、不同背板拓撲、高信號密度、標準機械與電氣特性、足夠步線長度等特性,滿足當前和未來高系統帶寬的要求。 采用FPGA設計高速串行接口將為設計帶來巨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能力。Xilinx Virtex-IIPro系列FPGA芯片內置了最多24個RocketIO收發器,提供從622Mbps到3.125Gbps的數據速率并支持所有新興的高速串行I/O接口標準。結合其強大的邏輯處理能力、豐富的IP核心支持和內置PowerPC處理器,為企業從并行連接向串行連接的過渡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連接平臺。 本文論述了采用Xilinx Virtex-IIPro FPGA設計傳輸速率為2.5Gbps的高速串行背板接口,該背板接口完全符合PICMG3.0規范。本文對串行高速通道技術的發展背景、現狀及應用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和分析,詳細分析了所涉及到的主要技術包括線路編解碼、控制字符、逗點檢測、擾碼、時鐘校正、通道綁定、預加重等。同時對AdvancedTCA規范以及Aurora鏈路層協議進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FPGA的設計方法。最后介紹了基于Virtex-IIPro FPGA的ATCA接口板和MultiBERT設計工具,可在標準ATCA機框內完成單通道速率為2.5Gbps的全網格互聯。
上傳時間: 2013-05-29
上傳用戶:frank1234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人機接口在工業生產以及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人機接口的各項技術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 本課題就基于便攜式儀表人機接口的設計開展研究。設計的關鍵步驟包括:人機接口的軟硬件設計、實驗系統的搭建以及在一條天然氣管道上進行管道檢測實驗,驗證人機接口的實用性。 論文中介紹了人機接口技術的發展過程與現狀、人機接口系統的軟硬件詳細設計。人機接口硬件包括:ARM處理器控制核心、通信接口電路、LCD顯示接口電路、USB接口儲存電路;軟件包括人機接口的底層軟件與應用軟件。在實驗過程中,首先獲取一段有裂紋的天然氣管道,接著使用自行設計的采樣模塊檢測磁場信號,通過串口將數據發送到人機接口平臺,人機接口平臺使用嵌入式Linux作為操作系統,使用Qt程序在LCD上顯示實時曲線。而后人機接口將數據存儲在閃盤中,同時使用一系列算法程序對數據進行處理,最后利用檢測到的漏磁場法向分量HP(Y)的具有顯著特征的最大梯度值的位置來判斷裂紋的位置,再與實際的裂紋位置對比,得出可行性結論。經過大量的實驗,該系統可以很好的實現檢測目的,驗證了人機接口的實用性。
上傳時間: 2013-06-28
上傳用戶:www240697738
2005年上海市高校學生嵌入式系統創新設計競賽獲獎作品,論文摘要:該系統是基于ETOMS公司的USBICE開發平臺設計而成的全雙工無線互動MP3播放器,并兼有曲目名語音提示功能,由兩個MCU完成對整個系統的全局控制。通過ET44M210開發板的USB應用接口設計U盤,將MP3文件從PC下載到MP3播放器(發送子系統)的FLASH,接收子系統)通過MCU的SPI接口并結合利用VLSISolution公司的VS1001KMP3解碼芯片和中科大訊飛的XF S3231B CN語音合成板卡分別完成對MP3數據流的解碼以及對MP3文件標題信息的語音合成兩項主要功能。利用2.4GHzRFW102無線收發模塊以支持所有相關數據的發送和接收,此外在接收端設計了多個功能按鍵以實現鍵盤可控的全雙工無線互動。
上傳時間: 2013-06-29
上傳用戶:cc101528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