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集成的熱電偶測量系統,基于AD7124-4/AD7124-8低功耗、低噪聲、24位-型模數轉換器(ADC),針對高精度測量應用而優化。使用該系統的熱電偶測量在?50°C至+200°C的測量溫度范圍內具有±1°C的整體系統精度。系統的典型無噪聲碼分辨率約為15位。AD7124-4可配置為4個差分或7個偽差分輸入通道,而AD7124-8可配置為8個差分或15個偽差分輸入通道。片內低噪聲可編程增益陣列(PGA)確保ADC中可直接輸入小信號。
標簽: adc
上傳時間: 2022-05-25
上傳用戶:
(一)電機問題(1) 電動機竄動:在進給時出現竄動現象,測速信號不穩定,如編碼器有裂紋;接線端子接觸不良,如螺釘松動等;當竄動發生在由正方向運動與反方向運動的換向瞬間時,一般是由于進給傳動鏈的反向問隙或伺服驅動增益過大所致;(2) 電動機爬行: 大多發生在起動加速段或低速進給時, 一般是由于進給傳動鏈的潤滑狀態不良,伺服系統增益低及外加負載過大等因素所致。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電動機和滾珠絲杠聯接用的聯軸器,由于連接松動或聯軸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紋等,造成滾珠絲杠與伺服電動機的轉動不同步,從而使進給運動忽快忽慢;(3) 電動機振動:機床高速運行時,可能產生振動,這時就會產生過流報警。機床振動問題一般屬于速度問題,所以應尋找速度環問題;(4) 電動機轉矩降低: 伺服電動機從額定堵轉轉矩到高速運轉時, 發現轉矩會突然降低,這時因為電動機繞組的散熱損壞和機械部分發熱引起的。高速時,電動機溫升變大,因此,正確使用伺服電動機前一定要對電動機的負載進行驗算;(5) 電動機位置誤差:當伺服軸運動超過位置允差范圍時(KNDSD100 出廠標準設置PA17 :400 ,位置超差檢測范圍),伺服驅動器就會出現“ 4”號位置超差報警。主要原因有:系統設定的允差范圍小;伺服系統增益設置不當;位置檢測裝置有污染;進給傳動鏈累計誤差過大等;(6) 電動機不轉:數控系統到伺服驅動器除了聯結脈沖+ 方向信號外,還有使能控制信號,一般為DC+24 V 繼電器線圈電壓。伺服電動機不轉,常用診斷方法有:檢查數控系統是否有脈沖信號輸出;檢查使能信號是否接通;通過液晶屏觀測系統輸入/ 出狀態是否滿足進給軸的起動條件;對帶電磁制動器的伺服電動機確認制動已經打開;驅動器有故障;伺服電動機有故障;伺服電動機和滾珠絲杠聯結聯軸節失效或鍵脫開等。
標簽: 伺服系統
上傳時間: 2022-06-01
上傳用戶:
信道編碼技術能夠顯著改善通信系統的性能,帶來編碼增益,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找一種信道容量可以達到香農極限的編碼。2007年,E.Arikan提出了一種名為極化碼(Polar Code)的編碼技術,在二進制離散無記憶信道條件下,理論上被證明可以達到香農極限,并且編解碼具有較低的算法復雜度,成為信道編碼史上一個重大突破。極化碼作為一種新興的編碼技術,引起了無線通信界廣泛的關注,成為編碼領域最受矚目的研究熱點之一。本文系統的闡述了極化碼,分析了極化碼的編解碼原理,然后將其與Turbo碼、LDPC碼進行了仿真比較。首先介紹了信道極化現象(Channel Polarization),然后詳細討論了信道合并(Channel Combining)和信道拆分(Channel Spitting)的過程,以及信道極化的重要特性。接著重點介紹了極化碼的編解碼構造方法,系統地推導了極化碼生成矩陣的形成過程,總結了極化碼信息位選取的方法,并深入研究了極化碼的錯誤概率的上下界限。最后,對極化碼的編解碼進行了仿真實現,探討了不同的編碼塊長度、不同的編碼速率及不同的迭代次數對極化碼性能的影響。并將極化碼與Turbo碼、LDPC碼進行仿真比較,分析了這三種編碼的性能以及優缺點。關鍵詞:信道編碼、極化碼、信道極化現象、sC解碼、Turbo碼、LDPC碼本章中,首先簡單地描述了數字通信系統,概述了信息傳輸過程中具體的信道模型,然后詳細回顧了信道編碼理論與技術的研究現況和發展歷史,以及簡要地概述了極化碼的發展歷程、編解碼特點、硬件方面及其應用研究,最后簡要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給出了全文的詳細內容安排。
標簽: 極化碼
上傳時間: 2022-06-15
上傳用戶:
1-1前言一般人所能夠感受到聲音的頻率約介於5H2-20KHz,超音波(Ultrasonic wave)即爲頻率超過20KHz以上的音波或機械振動,因此超音波馬達就是利用超音波的彈性振動頻率所構成的制動力。超音波馬達的內部主要是以壓電陶瓷材料作爲激發源,其成份是由鉛(Pb)、結(Zr)及鈦(Ti)的氧化物皓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製成的。將歷電材料上下方各黏接彈性體,如銅或不銹鋼,並施以交流電壓於壓電陶瓷材料作爲驅動源,以激振彈性體,稱此結構爲定子(Stator),將其用彈簧與轉子Rotor)接觸,將所産生摩擦力來驅使轉子轉動,由於壓電材料的驅動能量很大,並足以抗衡轉子與定子間的正向力,雖然伸縮振幅大小僅有數徵米(um)的程度,但因每秒之伸縮達數十萬次,所以相較於同型的電磁式馬達的驅動能量要大的許多。超音波馬達的優點爲:1,轉子慣性小、響應時間短、速度範圍大。2,低轉速可產生高轉矩及高轉換效率。3,不受磁場作用的影響。4,構造簡單,體積大小可控制。5,不須經過齒輸作減速機構,故較爲安靜。實際應用上,超音波馬達具有不同於傳統電磁式馬達的特性,因此在不適合應用傳統馬達的場合,例如:間歇性運動的裝置、空間或形狀受到限制的場所;另外包括一些高磁場的場合,如核磁共振裝置、斷層掃描儀器等。所以未來在自動化設備、視聽音響、照相機及光學儀器等皆可應用超音波馬達來取代。
標簽: 超聲波電機
上傳時間: 2022-06-17
上傳用戶:
該放大電路和光電耦合電路采用電壓反饋。pc817是常用的線性光藕,在各種要求比較精密的功能電路中常常被當作耦合器件,具有上下級電路完全隔離的作用,相互不產生影響。LM358內部包括有兩個獨立的、高增益、內部頻率補償的雙運算放大器,適合于電源電壓范圍很寬的單電源使用,也適用于雙電源工作模式,在推薦的工作條件下,電源電流與 電源電壓無關。
上傳時間: 2022-06-18
上傳用戶:shjgzh
SI4463收發器性能如下:頻率范圍= 119-1050 MHz接收靈敏度= -126 dBm調制(G)FSK,4(G)FSK,(G)MSK OOK最大輸出功率+20 dBm(Si4464 / 63)低有功功耗10/13 mA RX18 mA TX + 10 dBm(Si4460)超低功耗模式30 nA關機,50 nA待機數據速率= 100 bps至1 Mbps快速的喚醒和跳躍時間電源= 1.8至3.6 V優異的選擇性能60 dB相鄰通道1 MHz時75 dB阻塞天線分集和T / R開關控制高可配置的數據包處理程序TX和RX 64字節FIFO自動頻率控制(AFC)自動增益控制(AGC)低BOM低電量檢測器溫度感應器20引腳QFN封裝IEEE 802.15.4g兼容
上傳時間: 2022-06-19
上傳用戶:
前幾天AUGTEK 發表了《LoRa 技術, 你來問, 我來答》上下兩部分,考慮到這一部分內容是對《LoRa 科普》很好的補充,故整合發布。感興趣的盆友可以多關注菜單欄,如果有新的LoRa 技術提問,小編會及時整合更新。鑒于LoRaWAN Server 是LoRaWAN 網絡框架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環,且目前全球僅有少數幾家產商能夠提供,小編將在下篇新文章中為大家重點介紹。1. 什么是LoRa?LoRa 是低功耗廣域網通信技術中的一種,是Semtech 公司采用和推廣的一種基于擴頻技術的超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 是Semtech 射頻部分產生的一種獨特的調制格式。LoRa 射頻部分的核心芯片是SX1276 和SX1278。這類芯片集成規模小、效率高, 為LoRa 無線模塊帶來高接收靈敏度。而網關芯片則采用的是集成度更高、信道數更多的SX1301。用SX1301 作為核心開發出的LoRa 網關,可以與許許多多的LoRa 模塊構成多節點的復雜的物聯網自組網。2. LoRa是擴頻技術嗎? LoRa 是一種擴頻技術,但它不是直接序列擴頻。直接序列擴頻通過調制載波芯片來傳輸更多的頻譜,從而提高編碼增益。而LoRa 調制與多狀態FSK 調制類似,使用未調制載波來進行線性調頻,使能量分散到更廣泛的頻段。3. LoRa 是Mesh 網絡、點對點傳輸還是星形網絡? LoRa調制技術本身是一個物理層( PHY layer )協議,能被用在幾乎所有的網絡技術中。Mesh 網絡雖然擴展了網絡覆蓋的范圍,但是卻犧牲了網絡容量、同步開銷、電池使用壽命。隨著LoRa 技術鏈路預算和覆蓋距離的同時提升, Mesh 網絡已不再適合,故采用星形的組網方式來優化網絡結構、延長電池壽命、簡化安裝。LoRa 網關和模塊間以星形網方式組網,而LoRa 模塊間理論上可以以點對點輪詢的方式組網,當然點對點輪詢效率要遠遠低于星形網
標簽: lora
上傳時間: 2022-06-19
上傳用戶:
在無線電測量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是對網絡的阻抗和傳輸特性的測量。這里所說的傳輸特性,主要是指:增益和衰減、幅頻特性、相位特性和時延特性。最初,這些網絡參數的測量采用的是點頻測量的方法,即在固定頻率點上逐點進行測量,測量較為簡單,因此對測量設備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隨著系統及元器件逐步向寬頻帶方向發展,常常需要在所要求的寬頻帶內多個頻率點上進行測量才能了解被測器件的寬頻帶特性。早期的測量設備不僅只能做點頻測量,而且每個頻率點測量所消耗的時間也比較長,這樣在測量寬頻帶器件時就顯得非常繁瑣,工作效率低,并且常常會因為測量頻率點選取的疏密不同而影響測量結果,特別是對于某些特性曲線的銳變部分以及個別失常點,很可能會由于測量頻率點選取不到而使得測量結果不能反映真實結果。基于上述原因,掃頻測量技術得以出現并飛速發展。在掃頻測量中,用掃頻信號--個頻率隨時間按一定規律,在一定頻率范圍內掃動的信號代替以往使用的固定頻率信號,可以對被測網絡進行快速、定性或定量的動態測量,給出被測網絡的阻抗特性和傳輸特性的實時測量結果。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學的發展,微處理器在掃頻測量裝置中逐漸被采用,使掃頻測量可以達到更高的則量精確度
上傳時間: 2022-06-19
上傳用戶:XuVshu
本文跟蹤了國內國際上各研究組織關于5G需求與關鍵技術最新研究進展。高能效將是5G從設計之初就不得不考慮的幾個重要問題之。研究如何在不損失或者微損失網絡性能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系統的能量消耗是一項很有研究價值的工作。本文通過分析現有無線網絡基站能量消耗的各個組成部分,參考目前5G研究趨勢,選擇網絡能效模型與基站能耗模型,用于后續網絡能效評估。小站密集化部署技術(Small Cell)是目前業內普遍認同的實現未來5G系統各項性能指標與效率指標的有效策略之一。隨著小站的密集化部署,網絡整體能效成為衡量異構無線通信系統長期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指標。網絡運營前,需要以高能效為目標進行Small Cell密集化網絡部署。本文利用上述的能效模型,建立并推導出了Small Cell最佳部客位置與數量的高能效網絡部署方案目標函數,進一步通過數值仿真方法獲得了具體網絡場景下的高能效Small Cell 絡部署位置與數量,最后通過對大量的仿真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了高能效Small Cell集化署方案的一般性規律。研究成果對未來5G系統中SmallCell的部署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在網絡運營中,由于網絡負載存在天然的不均衡性與動態被動性,需要在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的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中進行高能效網絡拓撲控制,以便在網絡運營中維持實時的網絡能效最優化的網絡拓撲結構。本論文分析了目前業界關于Small Cell 休眠/喚醒性能增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針對其現有休眠喚醒方案中以單小區固定負載為門限的休眠順醒機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種高能效Small Cell聯合休眼喚醒控制機制,實現了對網絡拓撲的高能效動態控制。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使網絡編碼在未來無線網絡環境中得到了新的應用契機,本文最后結合幾種未來5G新場景對網絡編碼應用方案進行了初步探討。初步仿真結果表明,網絡編碼方案可有效提升能效。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canderile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大幅提高,目前私家車的數量急劇增加,同時帶來了大量隨之而來的交通問題。毫米波調頻連續波雷達(FMCW)結合了毫米波和調頻連續波雷達的優點,分辨率高及易小型化使其在車在雷達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出色的發展空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了24GHz車載雷達射頻前端的搭建,結合ADS仿真確定了發射組件與接收組件形式,并為射頻系統提出指標。射頻前端工作頻率為24GHz-24.5SGHz,發射采用單級震蕩式,發射功率要求達到10dBm:接收采用零中頻接收,選取基帶信號帶寬1MHz,靈敏度-90dBm;發射接收天線增益皆為20dB左右,主副瓣差距15dB以上。使用UMS公司的CHV2421-QDG.CHR2421-QEG作為發射接收組件,Avago公司的ADF4158用于鎖相環,ADP3300用于3.0V供電,通過單個組件的設計調試,確定整板的設計,將24GHz車載雷達收發組件布置在同一電路板上,最終滿足指標要求。完成了24GHz-24.5GHz天線的設計,采用了陣列矩形微帶貼片天線的形式,實現了車載雷達對天線高增益且小型化的要求。這些工作最終組成了24GHz車載雷達射頻前端。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