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作為一種光電轉換器件,由于其具有精度高、分辨率好、性能穩(wěn)定等特點,目前廣泛應用于圖像傳感和非接觸式測量領域。在CCD應用技術中,最關鍵的兩個問題是CCD驅動時序的產生和CCD輸出信號的處理。對于CCD輸出信號,可以根據CCD像素頻率和輸出信號幅值來選擇合適的片外或片內模數(shù)轉換器;而對于CCD驅動時序,則有幾類常用的產生方法。1常用的CCD驅動時序產生方法CCD廠家眾多,型號各異,其驅動時序的產生方法也多種多樣,一般有以下4種:0)數(shù)字電路驅動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數(shù)字門電路及時序電路直接構建驅動時序電路,其核心是一個時鐘發(fā)生器和幾路時鐘分頻器,各分頻器對同一時鐘進行分頻以產生所需的各路脈沖。該方法的特點是可以獲得穩(wěn)定的高速驅動脈沖,但邏輯設計和調試比較復雜,所用集成芯片較多,無法在線調整驅動頻率。
上傳時間: 2022-06-23
上傳用戶:
簡介本應用筆記說明了無傳感器無刷直流(Brushless DC,BLDC)電機控制算法,該算法采用dsPIC數(shù)字信號控制器(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DSC)實現(xiàn)。該算法對電機每相的反電動勢(back-Electromotive Force,back-EMF)進行數(shù)字濾波,并基于濾得的反電動勢信號來決定何時對電機繞組換相。這種控制技術不需要使用離散式低通濾波硬件和片外比較器。BLDC電機的應用非常廣泛。本應用筆記中描述的算法適合于電氣RPM范圍在40k到100k的BLDC電機。運行于此RPM范圍內的一些BLDC電機應用可以是模式化RC電機、風扇、硬盤驅動、氣泵以及牙鉆等。本應用筆記中描述的算法可在以下兩個Microchip開發(fā)板平臺上實現(xiàn):·PICDEMTA MCLV開發(fā)板·dsPICDEMTM MC1開發(fā)板PICDEMTM MC LV 開發(fā)板包括一片dsPIC30F3010DSC。上述算法在該器件上得以實現(xiàn),因為該器件包含在PICDEMTM MCLV開發(fā)板中。然而,您也可使用dsPIC30F2010作為替代處理器以節(jié)約成本。該板的默認配置包含一個5MHz的晶振。在測試該算法時使用7.37MHz的晶振。PICDEM MCLV開發(fā)板上所使用的資源如下:
上傳時間: 2022-06-30
上傳用戶:
本應用筆記介紹一種采用dsPIC數(shù)字信號控制器(Digital Signal Controller,DSC)或PIC24單片機來實現(xiàn)無刷直流(Brushless Direct Current,BLDC)電機無傳感器控制的算法。該算法利用對反電動勢(Back-Electromotive Force,BEMF)進行數(shù)字濾波的擇多函數(shù)來實現(xiàn)。通過對電機的每一相進行濾波來確定電機驅動電壓換相的時刻。這一控制技術省卻了分立的低通濾波硬件和片外比較器。需指出,這里論述的所有內容及應用軟件,都是假定使用三相電機。該電機控制算法包括四個主要部分:·利用DSC或單片機的模數(shù)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來采樣梯形波BEMF信號·PWM導通側ADC采樣,以降低噪聲并解決低電感問題·將梯形波BEMF信號與VBUS/2進行比較,以檢測過零點·用擇多函數(shù)濾波器對比較結果信號進行濾波·以三種不同模式對電機驅動電壓進行換相:-傳統(tǒng)開環(huán)控制器·傳統(tǒng)閉環(huán)控制器比例-積分(Proportional-Integral,Pl)閉環(huán)控制器
標簽: BLDC
上傳時間: 2022-07-01
上傳用戶:
eeworm.com VIP專區(qū) 單片機源碼系列 53資源包含以下內容:1. AVR系列單片機選型.pdf2. 51單片機多功能實驗板.pdf3. 單片機應用實訓大綱.pdf4. AVR單片機綜合開發(fā)板實驗講義.pdf5. AT89S51單片機學習板串行通信實驗講義--STK-070.pdf6. 功率器件詳述.pdf7. 什么是AVR單片機?.pdf8. 經驗分享:如何學好單片機.pdf9. AVR單片機GCC程序設計.pdf10. AT89C2051單片機的漢字顯示接口技術.pdf11. 用單片機驅動線陣CCD的探討.pdf12. C8051F單片機產品技術要點.pdf13. 鍵盤接口在單片機系統(tǒng)與PC機通信中的應用.pdf14. 基于單片機的太陽能熱水器智能儀.pdf15. 51單片機C語言入門教程(磁動力工作室).pdf16. 中穎4位單片機查表方法及注意事項.pdf17. 基于單片機的溫室自動控制系統(tǒng).pdf18. 單片機實驗指導--上海機電學院.pdf19. 介電體超晶格的研究.pdf20. 基于AT89S52單片機的學校電鈴自動控制.pdf21.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實訓.pdf22.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驗教學大綱--徐愛鈞.pdf23. 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的方法研究與應用.pdf24.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教學大綱.pdf25. S51下載線的制作--單片機實用技術控討.pdf26. 基于Lab VIEW和單片機的步進電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pdf27. HT46R51A/HT46R52A A/D型八位OTP單片機.pdf28. 基于單片機技術的輪胎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pdf29. 電話單片機的原理與應用(技術與應用篇).pdf30. HT48E30內置EEPROM輸入/輸出型八位MTP單片機.pdf31. 單片機匯編語言編程規(guī)范.pdf32. HT48R30A-1/HT48C30-1輸入/輸出型八位單片.pdf33. 用于單片機的以太網網關--網絡通.pdf34.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變頻器設計.pdf35. 單片機在水泥料位計中的應用.pdf36. 單片機控制的正弦波逆變電源.pdf37. TM2101材料試驗機測控系統(tǒng)用戶手冊.pdf38. MCS-51單片機與鍵盤、顯示器、微型打印機的接口.pdf39. 高職高專院校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pdf40. 用單片機實現(xiàn)電梯控制系統(tǒng).pdf41.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整體情況介紹.pdf42. JMDM-28DIOMR單片機控制器說明書.pdf43. MCS-51系列單片機組成及工作原理.pdf44. 基于雙單片機通信的無刷直流電動機控制系統(tǒng).pdf45. 基于單片機的公交語音自動報站系統(tǒng).pdf46. PIC單片機的組成習題解答.pdf47. STC系列51單片機與普通51單片機的特性比較.pdf48. 一種通用單片機數(shù)據采集電路的設計.pdf49. 用單片機控制手機收發(fā)短信息.pdf50. 單片機SC16C550用戶手冊.pdf51. 基于單片機的新型提花機控制器.pdf52. 用SPI優(yōu)化單片機的串行顯示系統(tǒng).pdf53. 基于89C51單片機控制的包裝機自動糾偏系統(tǒng).pdf54. EM78系列單片機實戰(zhàn)編程技巧.pdf55. WT588D系列語音單片機使用說明書.pdf56. 基于MSP430單片機的飲料瓶檢漏系統(tǒng).pdf57. MSP430F2系列中文使用手冊.pdf58. 基于單片機的后備式UPS的實現(xiàn).pdf59. 基于51單片機的空氣壓縮機控制器.pdf60. 單片機系統(tǒng)配置及接口.pdf61. FE427單相多功能電表DEMO板指導書--ESP模塊應用.pdf62. STM32啟動代碼.pdf63. MC68HC908系列單片機在線編程器用戶使用手冊.pdf64. PIC單片機學習--FEZ-2005.pdf65. STM32串口通訊程序.doc66. MCS-51單片機詳解.pdf67. 單片機與PLC的區(qū)別.pdf68. 新型的鍵盤顯示驅動芯片CH451的性能特點和工作原理.rar69. wang1jin帶您從零學單片機(視頻).pdf70. 基于單片機實現(xiàn)的有源功率因數(shù)校正.pdf71. 單片機擴展點陣實驗.pdf72. 基于單片機AT89C52的血流信號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pdf73. APPLE II DMA共享存貯單片機調試卡.pdf74.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家居門禁系統(tǒng).pdf75. 淺談SILABS的FLASH單片機丟失程序的原因及對策.pdf76. 利用單片機側試扁平排線.pdf77. 利用STC89C55RD+單片機實現(xiàn)無線LED點陣顯示系統(tǒng).pdf78. 基于AT89S52與GSM的短消息收發(fā)系統(tǒng).pdf79. 單片機和工業(yè)無線網絡.pdf80. TLC2543在89C51單片機數(shù)據采集系統(tǒng)中的應用.pdf81. ARM單片機啟動代碼研究.pdf82. 基于PC機和80C196單片機的溫度微機控制系統(tǒng).pdf83. AT89C51系列單片機燒寫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pdf84. LCD PIC單片機解決方案.pdf85. 瑞薩MCU在汽車儀表及CAN/LIN應用中的解決方案.pdf86. 基于LabVIEW和單片機的多功能病房監(jiān)護系統(tǒng).pdf87. 68HC08系列單片機片內FLASH的在線寫入方法.pdf88.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實驗指導書--田杰 張丙才.pdf89. 讓單片機運行速度更快一些.pdf90.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實驗指導書--龔民.pdf91. 單片機實驗課件簡介.pdf92. 基于單片機的井下低爆綜合保護器設計.pdf93. 用MSP430系列單片機設計便攜式醫(yī)用自動輸液器.pdf94. C51實現(xiàn)單片機CRC快速算法.pdf95. 單片機概述(一).pdf96. 單片機課程任務式啟發(fā)式教學改革.pdf97. 單片機復位電路的可靠性分析.pdf98. 基于CH375實現(xiàn)單片機讀寫U盤.pdf99. 用Proteus仿真軟件輔助單片機教學.pdf100. 基于單片機的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的應用.pdf
上傳時間: 2013-05-22
上傳用戶:eeworm
eeworm.com VIP專區(qū) 單片機源碼系列 59資源包含以下內容:1. MSP430系列單片機培訓班.pdf2. MSP430單片機通用系統(tǒng)研制和應用.pdf3. 基于單片機的防火漏電保護器設計.pdf4. PIC單片機學習網--MCD2快速入門.pdf5. 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CPLD應用設計.pdf6. 基于STC89C52數(shù)控直流電源設計.pdf7. 基于68HC908MR16單片機的光伏正弦波逆變電源.pdf8. 紡織設備中金屬旋轉體振動的單片機測試系統(tǒng).pdf9. 基于MPC860的SIMADYN D通信板的設計.pdf10. 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大綱.pdf11. 單片機在膠訂機智能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pdf12. 基于SPCE061A單片機的語音播報溫度計的設計.pdf13. 用AT89S51單片機制作紅外電視遙控器.pdf14. 數(shù)碼管驅動及鍵盤控制芯片CH451.pdf15. ARM單片機的存儲器接口.pdf16. AVR mega128學習板.doc17. 輪胎動態(tài)試驗臺在線測控系統(tǒng)的研制.pdf18. AVR mega128開發(fā)板.doc19. 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報告.pdf20. AVR mega16開發(fā)板恩易.doc21. 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材.pdf22. ISP下載線 mega16開發(fā)板恩易.doc23. CAN通訊模塊.doc24. JTAG仿真器 mega16開發(fā)板恩易.doc25. 單片機嵌入式模塊.doc26. 單片機C語言.pdf27. 嵌入式網絡模塊.doc28. 單片機高級特性.pdf29. CAN網絡模塊.doc30. 單片機與電磁兼容基礎研究之二.pdf31. 嵌入式CAN模塊.doc32. ISP型單片機實驗板.pdf33. 基于MC9S12DP256的AMT系統(tǒng)的設計.pdf34. 微處理器在汽車巡航系統(tǒng)中的應用.pdf35. 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研究.pdf36.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視頻遠程傳輸系統(tǒng).pdf37. 基于51單片機控制的高精度微波輻射計天線伺服系統(tǒng).pdf38. 診斷中性束時序控制系統(tǒng)的研制.pdf39. 《單片機技術實驗》指導書.pdf40. C8051F單片機串口IAP原理.pdf41. 基于AT89C2051單片機的客車倒車監(jiān)視系統(tǒng).pdf42. MCS-51單片機的指令時序.pdf43. 一種基于MCS51的微型計算機數(shù)控系統(tǒng)設計.pdf44. 基于MSP430單片機的以太網供電設備的軟件設計.pdf45. 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實驗講義.pdf46. 單片機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pdf47. 凌陽61板電子實習.pdf48. 單片機控制的氣相色譜熱導檢測器研究.pdf49. Agilent Wedge for Probing High.pdf50. PLC綜合實驗指導書.pdf51. 基于單片機的經濟實用型機床系統(tǒng)設計.pdf52. 基于單片機及FPGA的時碼終端系統(tǒng).pdf53. 單片機控制LCD模擬雷達環(huán)視顯示器畫面.pdf54. 基于AT89C51單片機的智能門鎖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pdf55. SX單片機實驗箱電路板簡介.pdf56. 基于凌陽SPCE061A單片機的智能小車的設計.pdf57. MCS-51單片機仿真實驗系統(tǒng)智能測控技術實驗指導書.pdf58. 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指導書.pdf59. 計算機學院--單片機原理.pdf60. 基于單片機的輪機模擬器電站同步表實現(xiàn).pdf61. LS2051技術資料.pdf62. 單片機實驗教學方法的探討.pdf63. 三種單片機模擬串口方法介紹.pdf64. 基于Proteus和Keil的單片機教學新方式.pdf65. 單片機概述課件.pdf66. 單片機控制的智能PID控制器在液壓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pdf67. 基于C8051F單片機的煤礦10kV電網保護測量裝置.pdf68. 51單片機在視頻矩陣設計中的應用.pdf69. 基于單片機的并聯(lián)電梯控制系統(tǒng).pdf70. LS4051技術資料.pdf71. 單片機系統(tǒng)中PS/2鍵盤驅動程序的設計.pdf72. 基于DTMF與單片機的電話遠程和紅外近程測控系統(tǒng).pdf73. 基于單片機的AFM納米機械性能測試系統(tǒng).pdf74. 單片機控制溫度的一種新型電烙鐵.pdf75. 計步器電路及單片機應用.pdf76. M5399-A型51 AVR PIC單片機仿真學習型開發(fā)板簡.pdf77. 51單片機控制nrf401程序.rar78. STK單片機選型表.pdf79. 超高性價比,超高靈活性的SST89系列單片機.pdf80. SST單片機應用文集.pdf81. 8051單片機系統(tǒng)擴展.ppt82.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件.ppt83. modbus開發(fā)程序包.rar84. 68HC(9)08JL3單片機的特點及開發(fā)手段.pdf85. keilc51中調用a51程序.pdf86. AS-IPC網絡攝像機編碼模塊.pdf87. MC68HC908系列單片機的片內FLASH在線編程.pdf88. KeilC51中C51程序與匯編程序的接口方法.pdf89. 帶您從零學51單片機.pdf90. iMPACT軟件使用說明.rar91. c51開發(fā)串行總線程序的優(yōu)化.pdf92. 設計技術問答:單片機應用編程技巧.pdf93. ICC AVR編譯器的安裝與使用.pdf94. c51程序框架生成器v10.zip95.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復習題.pdf96. Keil uVision3使用教程.pdf97. 基于單片機的等效采樣示波器的設計.pdf98. 基于單片機的分布式液位控制系統(tǒng)設計.pdf99. AVRISP使用說明書.pdf100. 2.4寸液晶屏資料及51單片機代碼.rar
上傳時間: 2013-06-20
上傳用戶:eeworm
memtool是Infineon提供的編程工具,可以對C500/C800/C166/XC166/TriCore等所有現(xiàn)有產品進行編程,包括片內存儲器編程和外部Flash編程。
上傳時間: 2013-04-15
上傳用戶:eeworm
勵磁調節(jié)系統(tǒng)是同步發(fā)電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同步發(fā)電機乃至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有著重要影響。隨著電力系統(tǒng)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系統(tǒng)結構和運行方式日趨復雜,對同步發(fā)電機勵磁控制系統(tǒng)運行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經濟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據勵磁調節(jié)器的國內外發(fā)展趨勢,研究開發(fā)了以TMS320F2812芯片為控制核心的同步發(fā)電機DSP勵磁調節(jié)器。 本文首先介紹了數(shù)字勵磁的發(fā)展歷程、特點及應用范圍,然后介紹了同步發(fā)電機勵磁控制系統(tǒng)的國內外發(fā)展狀況及趨勢,提出了基于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 TMS320F2812 控制的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微機勵磁系統(tǒng)的結構和設計方案。 在詳細解釋功率器件 IGBT 和控制器件TMS320F2812芯片基礎上,提出了勵磁系統(tǒng)的主要硬件設計及軟件實現(xiàn)方法;完成了IGBT勵磁裝置主回路和 IGBT 保護及驅動單元的設計;進行調節(jié)器硬件設計,給出了硬件原理圖和軟件流程圖;利用TMS320F2812芯片強大的數(shù)據處理能力和豐富的片內外設和高速的實時處理能力,用單片系統(tǒng)結構實現(xiàn)了交流采樣、變速積分 PID控制算法、PWM功率調節(jié)和系統(tǒng)保護等功能。TMS320F2812芯片的引入,大大簡化了勵磁控制器的硬件結構,提高了勵磁系統(tǒng)的抗干擾能力和可靠性。 最后,為驗證所設計的勵磁調節(jié)器的有效性和控制效果,采用 MATLAB 中 SIMULINK 仿真平臺,設計了勵磁控制系統(tǒng)各環(huán)節(jié)的仿真模型。仿真結果表明,采用 TMS320F2812的同步發(fā)電機IGBT勵磁系統(tǒng)具有響應快速、調節(jié)靈敏、控制性能優(yōu)良等特點。
上傳時間: 2013-07-29
上傳用戶:tb_6877751
在能源枯竭及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光伏發(fā)電是未來可再生能源應用的一種重要方法。本文以光伏逆變技術為研究對象,對光伏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方法、光伏智能充電控制策略、光伏并網系統(tǒng)拓撲結構與控制方法、光伏并網與有源濾波統(tǒng)一控制方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擾動觀測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直接電流控制最大功率點跟蹤方法,通過檢測變換器輸出電流進行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簡化控制算法,同時省去了擾動觀測法中的電壓和電流傳感器,降低系統(tǒng)成本。 研究了一種實用的光伏系統(tǒng)蓄電池充電控制策略,將最大功率點跟蹤與智能充電控制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光伏電池的輸出功率,縮短充電時間,提高充電效率;研究了一種全數(shù)字式逆變器,通過電壓有效值外環(huán)和瞬時值內環(huán)的雙閉環(huán)控制,既能保證系統(tǒng)輸出電壓的穩(wěn)態(tài)精度,又能保證瞬變負載條件下的動態(tài)特性。研制了一套3kW光伏獨立發(fā)電系統(tǒng)并進行了實驗驗證。 針對住宅型光伏并網逆變器體積小、性能價格比高的要求,研究了一種基于導抗變換器的并網逆變器拓撲結構,相比于傳統(tǒng)電流型逆變器,本拓撲省去了笨重的電抗器,同時利用高頻變壓器進行能量傳遞和電氣隔離,進一步降低了系統(tǒng)損耗和體積,降低系統(tǒng)成本。 經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導抗變換器的固有特性,采用傳統(tǒng)的SPWM調制方法將導致并網逆變器輸出平頂飽和的非正弦電流,造成對電網的諧波污染,提出了一種新型改進調制模式。該方法可以實現(xiàn)高功率因數(shù)、低諧波并網發(fā)電。根據上述理論分析,研制了一臺3kW單相光伏并網逆變器,實驗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研究了一種三相電流型并網逆變器拓撲結構及其控制方法,采用改進調制模式對其進行控制,在諧波抑制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提出的三相并網逆變方案,相比于傳統(tǒng)三相并網逆變器,具有如下顯著優(yōu)點:系統(tǒng)中任意一相都是一個獨立的子系統(tǒng),不受其它相影響,即使在某一相或某兩相損壞的情況下,剩余相也能正常運行,增加了系統(tǒng)的冗余性;在三相電網不平衡情況下,本方法也能提供穩(wěn)定的三相電流,增加系統(tǒng)抗電網波動能力。初看起來本方案使用的導抗變換器和變壓器有3套,但是每相承受的功率容量只有系統(tǒng)總功率的三分之一,這樣可以選用較小容量的器件,有利于高頻電感和變壓器的制作和生產。提出了一種基于導抗變換器的三相電流型逆變器實現(xiàn)方案,利用導抗變換器將輸入直流電壓變換為高頻正弦電流,經高頻變壓器隔離及電流等級變換后進行裂相調制,輸出為三相正弦電流。該方法不僅省去了傳統(tǒng)電流型逆變器直流側電抗器,而且采用高頻變換進行功率傳輸,減小了隔離變壓器及輸出濾波器的體積,有利于裝置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針對光伏電池輸出電壓較低的問題,研究了一種單級式三相升壓型并網逆變器,通過一級變換同時實現(xiàn)升壓和DC/AC變換功能,并且提出了一種基于DSP芯片的控制策略,本方法僅用一個電壓傳感器就能替代原先的三個電壓傳感器:每個載波周期短路相只進行一次開關動作,同時任何時刻只有2個開關管導通,可有效降低系統(tǒng)的開關損耗和導通損耗;由于采用DSP控制,具有控制靈活、穩(wěn)定性高、成本低、并網電能質量好,便于功率調節(jié)等優(yōu)點。 提出了一種光伏并網與有源濾波兼用的統(tǒng)一控制策略,在同一套裝置上既實現(xiàn)光伏并網發(fā)電,又實現(xiàn)諧波補償,克服目前的光伏發(fā)電裝置白天發(fā)電、夜間停機的不足,提高系統(tǒng)利用率。詳細分析了無功電流和諧波電流的檢測方法、光伏并網發(fā)電有功指令電流的生成方法及電流環(huán)控制器和電壓環(huán)控制器的設計方法,并對光伏并網發(fā)電與有源濾波統(tǒng)一控制模式和單一有源濾波模式進行了討論,仿真和實驗結果驗證了所提出的系統(tǒng)結構及控制策略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標簽: 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 逆變 技術研究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dancnc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發(fā)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最主要的發(fā)展方向之一。本文以863計劃項目"MW級風力發(fā)電機組電控系統(tǒng)研制"為研究背景,介紹了1.2MW永磁同步電機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研究了變流系統(tǒng)中逆變器的控制方法。 本文首先對風力發(fā)電進行了概述,介紹了我國和世界風電發(fā)展狀況以及技術發(fā)展趨勢。當今風力發(fā)電技術,大功率直驅化和雙饋是兩個發(fā)展方向,本課題1.2MW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就是采用了永磁同步電機加交直交變流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中間省去了齒輪箱,減少了維護,具有較好的發(fā)展前景。 論文第二章首先對風輪機葉片的空氣動力特性進行了分析,介紹了不同風速下風力發(fā)電機的控制策略。就直驅技術與變速箱/感應電機技術--目前風力發(fā)電領域變速恒頻技術的兩大發(fā)展方向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分析。 在變流系統(tǒng)中,逆變并網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起到了將電能傳輸?shù)诫娋W的作用。文章中重點分析了三相并網逆變器的主電路結構、原理和工作方法,并進行了理論推導和公式說明。 本文對1.2MW永磁同步電機變速恒頻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的主電路參數(shù)的選擇作了理論推導和計算,包括主電路直流側電容,網側電感,三重化升壓電感,網側濾波電容等,還確定了斬波和逆變部分所采用的開關管和六相整流所采用的二極管,并在額定正常工作情況下,分別計算斬波和逆變部分開關管的損耗和開關管的結溫。 本課題采用瞬時電流法對并網逆變器進行控制。在實驗中上確定了電壓外環(huán)和電流內環(huán)的PI參數(shù),順利完成了閉環(huán)控制實驗。 文中采用DSP2407高速集成控制芯片是控制的核心,并根據控制流程圖對其控制進行了軟硬件設計,實現(xiàn)了控制板上的信號采集、運算、故障檢測、電路驅動等功能。并進行了小功率試驗,得到了較好的電壓電流波形,并對波形進行了詳細分析,驗證了本文采用方法的正確性。
上傳時間: 2013-07-06
上傳用戶:wangdean110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字信號的采集與處理在科學研究、工業(yè)生產、航空航天、醫(yī)療衛(wèi)生等部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些應用中對數(shù)字信號的傳輸速度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基于ISA總線的信號傳輸效率低,嚴重制約著系統(tǒng)性能的提高。 PCI總線以其高性能、低成本、開放性、軟件兼容性等眾多優(yōu)點成為當今最流行的計算機局部總線。但是,由于PCI總線硬件接口復雜、不易于接入、協(xié)議規(guī)范比較繁瑣等缺點,常常需要專用的接口芯片作為橋接,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FPGA的PCI總線接口橋接邏輯的實現(xiàn)方案,支持PCI突發(fā)訪問方式,突發(fā)長度為8至128個雙字長度,核心FPGA芯片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FPGA系列的EP1C6Q240C8,容量為6000個邏輯宏單元,速度為-8,編譯后系統(tǒng)速度可以達到80MHz,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FPGA的PCI總線接口橋接邏輯的核心是PCI接口模塊。在硬件方面,特別討論了PCI接口模塊、地址轉換模塊、數(shù)據緩沖模塊、外部接口模塊和SRAM DMA控制模塊等五個功能模塊的設計方案和硬件電路實現(xiàn)方法,著重分析了PCI接口模塊的數(shù)據傳輸方式,采用模塊化的方法設計了內部控制邏輯,并進行了相關的時序仿真和邏輯驗證,硬件需要軟件的配合才能實現(xiàn)其功能,因此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是一個重要部分,論文研究了Windows XP體系結構下的WDM驅動模式的組成、開發(fā)設備驅動程序的工具以及開發(fā)系統(tǒng)實際硬件的設備驅動程序時的一些關鍵技術。 本文最后利用基于FPGA的PCI總線接口橋接邏輯中的關鍵技術,對PCI數(shù)據采集卡進行了整體方案的設計。該系統(tǒng)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Ⅱ系列FPGA實現(xiàn)。
上傳時間: 2013-07-24
上傳用戶:ca0599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