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前言一般人所能夠感受到聲音的頻率約介於5H2-20KHz,超音波(Ultrasonic wave)即爲頻率超過20KHz以上的音波或機械振動,因此超音波馬達就是利用超音波的彈性振動頻率所構成的制動力。超音波馬達的內部主要是以壓電陶瓷材料作爲激發源,其成份是由鉛(Pb)、結(Zr)及鈦(Ti)的氧化物皓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製成的。將歷電材料上下方各黏接彈性體,如銅或不銹鋼,並施以交流電壓於壓電陶瓷材料作爲驅動源,以激振彈性體,稱此結構爲定子(Stator),將其用彈簧與轉子Rotor)接觸,將所産生摩擦力來驅使轉子轉動,由於壓電材料的驅動能量很大,並足以抗衡轉子與定子間的正向力,雖然伸縮振幅大小僅有數徵米(um)的程度,但因每秒之伸縮達數十萬次,所以相較於同型的電磁式馬達的驅動能量要大的許多。超音波馬達的優點爲:1,轉子慣性小、響應時間短、速度範圍大。2,低轉速可產生高轉矩及高轉換效率。3,不受磁場作用的影響。4,構造簡單,體積大小可控制。5,不須經過齒輸作減速機構,故較爲安靜。實際應用上,超音波馬達具有不同於傳統電磁式馬達的特性,因此在不適合應用傳統馬達的場合,例如:間歇性運動的裝置、空間或形狀受到限制的場所;另外包括一些高磁場的場合,如核磁共振裝置、斷層掃描儀器等。所以未來在自動化設備、視聽音響、照相機及光學儀器等皆可應用超音波馬達來取代。
標簽: 超聲波電機
上傳時間: 2022-06-17
上傳用戶:
摘要:隨薦電力電子設備、交直流電弧爐和電氣化鐵道等非線性、沖擊性負荷的大量接入電網,引起了電網無功功率不足、電壓波動與閃變、三相供電不平衡以及電壓電流波形畸變等其它一系列電能質景問題,并嚴重威脅著電力系繞的安全穩定運行。首先,本文介紹了無功功率的基本概念,介紹了無功功率對電力系統的影響以及無功補償的作用,并詳盡的閘述了國內外無功補償裝置的歷史以及現狀。其次,本文詳細分析了靜止無功補償器(SVC)和靜止無功發生器(SVC)的基本結構,控制方法和工作原理,以及各自優特點。并且闡述了它們的工作特性。再次,本文著重進行了對SVG型靜止無功補償器提高系統電壓的理論研究。利用MATLAB/SIMLINK仿真軟件對SVG工作方式及利用SVG動態提高系統電壓的原理進行仿真研究。并對仿真結果進行了全面外析VRe,本完成了(利t功補t控制器的設計,該控a器a系統硬件上采用了由STC生產的STCIOFO8X單片機作為主控制器。采用ATT7022作為電能檢測芯片,實現電網參數的精確深樣與計算,在系統軟件上采用品剛管控制投切電容器,實現了電容器的快速,無弧的投切。采用全中文液品顯示界面實時顯示系統運行狀況.關;無,SVG,svc,STC10FO8X隨著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大量大功率、非線性負荷的接入電網中,使得電網供電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特別是一些像電弧爐、軋機、整流橋等非線性和沖擊性負荷的大量使用是導致電能質量惡化的最主要來源,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影響理想狀態的電力供應要求頻率為50Hz,電壓幅值穩定在額定值的標準正弦波形。在三相電網供電系統中,A,B.C三相電壓電流的幅值大小相等、相位差依次落后120度。但當電力用戶的各種用電裝置接入電力系統后,電力供應由理想的電力供應變成了電壓電流偏離這種狀態的非理想狀態。電網中的許多用電負荷都具有低功率因數、非線性、不平衡性和沖擊性的特征,這些特征嚴重地危害著電網的電力供應,可表現在:電壓值跌落或浪涌、各次諧波含量大、電壓波形發生閃變、電壓電流波形失真等,這樣便出現了電能質量問題。實際電網中的電能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上傳時間: 2022-06-17
上傳用戶:
本文論述的藍牙射頻自動測試系統,以Visa構架的遠程控制技術為理論基礎,依據藍牙國際標準和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發布的藍牙技術測試標準,基于Visual Basic環境,集成測試T控機、頻譜分析儀Agilent E4440、藍牙綜測儀Agilent 4010、射頻切換單元等測試儀器,實現藍牙終端型號核準射頻性能的自動化測試。本測試系統由用戶在工控機上操作自動化測試軟件進行測試,包含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測試結果顯示和自動生成測試報告等功能。1本文從理論入手,首先介紹了測試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方向,然后介紹了自動測試系統的設計原則和總體結構,接下來著重論述了藍牙射頻自動測試系統的硬件選擇和軟件開發。軟件開發部分主要分為以下幾項工作:1,上層操作界面的編寫:2.底層儀表驅動函數的編寫;3.測試用例的編寫:4.后臺數據庫的編寫。軟件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慮擬儀器技術和平臺化模塊化設計方案保證系統的擴展性,移柏性和重用性。最后,本文給出了實際測試過程中測試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藍牙射頻自動測試系統具有極強的穩定度和準確性,并且極大的提高了測試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時間資源,符合現代化測試的需求。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
目前以IGBT為開關器件的串聯諧振感應加熱電源在大功率和高頻下的研究是一個熱點和難點,為彌補采用模擬電路搭建而成的控制系統的不足,對感應加熱電源數字化控制研究是必然趨勢。本文以串聯諧振型感應加熱電源為研究對象,采用T公司的TMS320F2812為控制芯片實現電源控制系統的數字化。首先分析了串聯諾振型感應加熱電源的負載特性和調功方式,確定了采用相控整流調功控制方式,接著分析了串聯諾振逆變器在感性和容性狀態下的工作過程確定了系統安全可靠的運行狀態。本文設計了電源主電路參數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環境下搭建了整個系統,仿真分析了串聯譜振型感應加熱電源的半壓啟動模式及鎖相環頻率跟蹤能力和功率調節控制。針對感應加熱電源的數字控制系統,在討論了晶閘管相控觸發和鎖相環的工作原理及研究現狀下詳細地分析了本課題基于DSP晶閘管相控脈沖數字觸發和數字鎖相環(DPL)的實現,得出它們各自的優越性,同時分析了感應加熱電源的功率控制策略,得出了采用數字PI積分分離的控制方法。本文采用T1公司的TMS320F2812作為系統的控制芯片,搭建了控制系統的DSP外圍硬件電路,分析了系統的運行過程并編寫了整個控制系統的程序。最后對控制系統進行了試驗,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
1,使用wireshark獲取完整的UDP報文打開wireshark,設置監聽網卡后,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訪問我騰訊微博的i http://p.t.qq.com/welcomeback.php?lv=1#!/ist/qqfriends/5/?pgv_ref-im.perinfo.pe rinfo.icon?ptlang-2052&pgv-ref-im.perinfo.perinfo.icon,抓得的UDP報文如圖1所示。分析以上的報文內容,UDP作為一種面向無連接服務的運輸協議,其報文格式相當簡單。第一行中,Source port:64318是源端口號。第二行中,Destination port:53是目的端口號。第三行中,Length:34表示UDP報文段的長度為34字節。第四行中,Checksum之后的數表示檢驗和。這里0x表示計算機中16進制數的開始符,其后的4f0e表示16進制表示的檢驗和,把它們換成二進制表示為:0100 1111 0000 1110.從wireshark的抓包數據看出,我抓到的UDP協議多數被應用層的DNS協議應用。當一臺主機中的DNS應用程序想要進行一次查詢時,它構成了一個DNS查詢報文并將其交給UDP,UDP無須執行任何實體握手過程,主機端的UDP為此報文添加首部字段,并將其發出。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
0引言任何器件在工作時都有一定的損耗,大部分的損耗均變成熱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大功率器件IGBT在工作時會產生很大的損耗,這些損耗通常表現為熱量。為了使ICBT能正常工作,必須保證IGBT的耗散功率不大于最大允許耗散功率P額定1660 w,室溫25℃時),必須保證1GBT的結溫T,不超過其最大值Timar 50 ℃),因此必須采用適當的散熱裝置,將熱量傳導到外部環境。如果散熱裝置設計或選用不當,這些大功率器件因過熱而損壞。為了在確定的散熱條件下設計或選用合適的散熱器,確保器件安全、可靠地工作,我們需進行散熱計算。散熱計算是通過計算器件工作時產生的損耗功率Pa、器件允許的結溫T、環境溫度T,求出器件允許的總熱阻R,f-a);:再根據Raf-a)求出最大允許的散熱器到環境溫度的熱阻Rinf-):最后根據Rbf-a)選取具有合適熱阻的散熱器。1 IGBT損耗分析及計算對于H型雙極模式PWM系統中使用的1GBT模塊,主要由IGBT元件和續流二極管FWD組成,它們各自發生的損耗之和就是IGBT本身的損耗。除此,加上1GBT的基極驅動功耗,即構成IGRT模塊整體發生的損耗。另外,發生損耗的情況可分為穩態時和交換時。對上述內容進行整理可表述如下:
上傳時間: 2022-06-21
上傳用戶:
1前言萊鋼型鋼廠大型生產線傳動系統采用西門子SIMOVERT MASTER系列PWM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供電,變頻器采用公共直流母線式結構;冷床傳輸鏈采用4臺電機單獨傳動,每臺電機分別由獨立的逆變單元控制,逆變單元的控制方式為無速度編碼器的矢量控制,相互之間依靠速度給定的同時性保持同步。自2005年投入生產以來,冷床傳輸鏈運行較為穩定,但2007年2月以后,冷床傳輸鏈逆變單元頻繁出現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nso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損壞現象,具體故障情況統計見表1由表1可知,冷床傳輸鏈4臺逆變器都出現過IGBT損壞的現象,故障代碼是F025和F0272原因分析1)IGBT損壞一般是由于輸出短路或接地等外部原因造成。但從實際情況上看,檢查輸出電纜及電機等外部條件沒有問題,并且更換新的IGBT后,系統可以立即正常運行,從而排除了輸出短路或接地等外部條件造成IGBT損壞。2)IGBT存在過壓。該系統采用公共直流母線控制方式,制動電阻直接掛接于直流母線上,當逆變單元的反饋能量使直流母線電壓超過DC 715 V時,制動單元動作,進行能耗制動;此外掛接于該直流母線上的其他逆變單元并沒有出現IGBT損壞的現象,因此不是由于制動反饋過壓造成IGBT燒壞。3)由于負荷分配不均造成出力大的IGBT損壞。從實際運行波形上看,負荷分配相對較為均勻,相互差別僅為2%左右,應該不會造成IGBT損壞。此外,4只逆變單元都出現了IGBT損壞現象,如果是由于負荷分配不均造成,應該出力大的逆變單元IGBT總是燒壞,因此排除由于負荷分配不均造成IGBT損壞。4)逆變單元容量選擇不合適,裝置容量偏小造成長期過流運行,從而導致IGBT燒毀。逆變單元型號及電機參數:額定功率90kw,額定電流186A,負載電流169 A,短時電流254 A,中間同路額定電流221 A,電源電流205 A,電機功率110kw,電機額定電流205 A,電機正常運行時的電流及轉矩波形如圖1所示。
上傳時間: 2022-06-22
上傳用戶:
各種電子設備都需要供電電源,提供所需穩定的直流電壓(或電流)和相應的功率。供電電源除采用電池外,更多的是采用電力網供電的電源,整流電路是這種電源電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作用是將50 Hz的交流電壓轉換成單向脈動性直流電壓。常見整流電路主要有4種: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橋式整流和倍壓整流電路。本文應用OrCAD/PSpice 92軟件分別對這4種整流電路的原理及特性作了分析和仿真。1 PSpice軟件簡介及仿真流程傳統的電路設計方法在分析和驗證電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時十分麻煩,并存在大量的重復性勞動。隨著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路的設計已由傳統的手工設計轉向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仿真分析是電路設計的一種重要環節,PSpice是由美國MicroSim公司推出的基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電路仿真程序Spice的PC級電路仿真軟件,對電路不僅能進行一些基本的電路特性分析,還可以對電路元器件的參數進行統計仿真分析和對電路進行優化仿真設計,并將各種仿真分析的結果以波形、圖表或文本的方式直觀地反應出來,在電路設計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上傳時間: 2022-06-23
上傳用戶:fliang
在UEFI開源社區中,存在四個與UEFI BIOS相關的開源項目,分別為EDK(EFI Dev Kit),EDKII,EFI Shell和EFI Toolkit.其中,EDKII(EFI Development Kit)是一個開源的EFI BIOS的發布框架,其中包含一系列的開發示例和大量基本的底層庫函數,因此,對于其MDE(Modu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模塊開發環境的分析與測試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開發的穩定性和質量。因而選題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此外,整個分析和測試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出在UEFI從事程序設計相對于傳統BIOS環境下的優勢。本論文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1、學習研究UEFI(統一可拓展固件接口)技術;2、學習研究EDKII框架和相應的MDE(模塊開發環境);3、搭建MDE庫的測試框架MdeTestPkg:4、編寫MdeTestPkg下的測試實例,實現對MDE庫的分析與測試。通過對現有的UEFT(統一可擴展固件按口)技術的學習,深入了解UEFI BIOS的背景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研究EDK II的整體架構和模塊單元開發設計的規范和方法,并用基于EDK 11搭建MDE(模塊開發環境)的測試框架,編寫類庫的測試實例。最終的結果是完成MDE,即模塊開發環境框架中的44個庫類在DXE階段的功能分析與測試,并且由于類際的4通性,使得測試的類際能夠在不同的平臺架構(如:IA32,X64和IPF等)上成功運行,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和健壯性。在本論文中,我只以NT32平臺架構為例,來說明MDE庫在NT32平臺下的測試框架的搭建以及對于MDE庫類的測試實例的設計,編寫和測試。
上傳時間: 2022-06-26
上傳用戶:kent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手機、汽車等眾多領域中對于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的前景在這些領域中也極為廣闊。但是同時,隨著更加苛刻的要求和更廣泛的應用對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實時性,可靠性,強移植性等變得更加重要。現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內核已經發展到了第2代微內核操作系統,例如L4、QNX等,它們主要是解決了微內核體系系統中所帶來的進程之間通信的問題。微內核具有良好的靈活性、移植性,并且可靠性強的優點,目前已經成為廣泛應用的一種系統體系。本文在在微內核結構基礎上,借鑒了L4、VxWorks等幾個優秀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思想,來分析RT-Thread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RT-Thread操作系統融合了微內核的特點并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屬于第二代微內核操作系統。它使用范圍極其靈活,無論是在資源緊張的小型系統還是一個具有內存管理、網絡功能等的基本計算單元,并且它內核可配置、擴展性好。這里主要討論了RT-Thread系統的微內核的具體實現,詳細分析了RT-Thread的各個功能模塊例如內核對象系統、線程調度、IPC機制、內存管理等,并且分析了各個模塊在內核之間的相互聯系,最后將其移植到CM3芯片中,并測試了系統功能。
上傳時間: 2022-06-29
上傳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