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數據采集系統的廣泛應用,人們對數據采集系統的速度、精度、易操作性以及實時性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通用串行總線USB作為一種新型的微機總線接口規范,以其使用方便、易于擴展、速度快等優點而被廣泛地應用于數據采集系統中。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最大的特點是結構靈活,開發周期較短,適合于實時信號處理,已被廣泛應用于通信、數據采集、圖像處理等諸多領域。 @@ 本文充分利用USB和FPGA的上述優點,設計了一種基于USB2.0技術和FPGA技術相結合的高速數據采集系統。 @@ 首先,對數據采集基本理論及系統相關技術進行了簡單地介紹。 @@ 其次,對以ADC轉換器(TLC5510)、FPGA芯片(EP1C6Q240C8)為控制器和USB接口芯片(CY7C68013A-56,簡稱FX2)為主的數據采集系統進行了硬件設計和分析,并在此設計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原理圖、PCB。硬件設計主要包括FPGA與ADC和FX2之間的接口電路設計以及硬件邏輯設計。 @@ 再次,根據系統需求,對系統軟件部分進行了設計,分三部分:一是為滿足FX2在USB上的最大傳輸速率而編寫的固件程序;二是在PC機中的WindowsXP系統下利用GPD編寫USB設備驅動程序;三是充分了解FX2的主要功能特點,并編寫出應用程序。 @@ 最后,對系統的軟硬件進行了調試,給出了調試結果和分析,對出現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結果表明,系統符合設計要求。 @@關鍵詞:USB2.0;FPGA;SOPC;數據采集;固件;
上傳時間: 2013-06-21
上傳用戶:cath
通用異步收發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UART)是一種能同時支持短距離和長距離數據傳輸的串行通信接口,被廣泛應用于微機和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換。像8251、NS8250、NS16550等都是常用的UART芯片,但是這些專用的串行接口芯片的缺點是數據傳輸速率比較慢,難以滿足高速率數據傳輸的場合,而更重要的就是它們都具有不可移植性,因此要利用這些芯片來實現PC機和FPGA芯片之間的通信,勢必會增加接口連線的復雜程度以及降低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本課題就是針對UART的特點以及FPGA設計具有可移植性的優勢,提出了一種基于FPGA芯片的嵌入式UART設計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狀態機的描述形式以及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利用硬件描述語言來編制UART的各個子功能模塊以及頂層模塊,之后將其集成到FPGA芯片的內部,這樣不僅能解決傳統UART芯片的缺點而且同時也使整個系統變得更加具有緊湊性以及可靠性。 本課題所設計的LIART支持標準的RS-232C傳輸協議,主要設計有發送模塊、接收模塊、線路控制與中斷仲裁模塊、Modem控制模塊以及兩個獨立的數據緩沖區FIFO模塊。該模塊具有可變的波特率、數據幀長度以及奇偶校驗方式,還有多種中斷源、中斷優先級、較強的抗干擾數據接收能力以及芯片內部自診斷的能力,模塊內分開的接收和發送數據緩沖寄存器能實現全雙工通信。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利用IP模塊復用技術設計數據緩沖區FIFO,采用兩種可選擇的數據緩沖模式。這樣既可以應用于高速的數據傳輸環境,也能適合低速的數據傳輸場合,因此可以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利用Synplify Pro綜合工具、ModelSim仿真工具、ISE集成的軟件開發環境中對各個功能模塊進行綜合優化、仿真驗證以及下載實現。各項數據結果表明,本課題中所設計的UART滿足預期設計目標。
上傳時間: 2013-08-02
上傳用戶:rocketrevenge
隨著電子工業應用領域需求的增長,要實現復雜程度較高的數字電子系統,對數據處理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定點運算已經很難滿足高性能數字系統的需要,而浮點數相對于定點數,具有表述范圍寬,有效精度高等優點,在航空航天、遙感、機器人技術以及涉及指數運算和信號處理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對浮點運算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速度,即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浮點運算;二是精度,即浮點運算能夠提供多少位的有效數字。 計算機性價比的提高以及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出現,對傳統的數字電子系統設計方法進行了變革。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讓設計師通過設計芯片來實現電子系統的功能,將傳統的固件選用及電路板設計工作放在芯片設計中進行。FPGA可以完成極其復雜的時序與組合邏輯電路功能,適用于高速、高密度,如運算器、數字濾波器、二維卷積器等具有復雜算法的邏輯單元和信號處理單元的邏輯設計領域。 鑒于FPGA技術的特點和浮點運算的廣泛應用,本文基于FPGA將浮點運算結合實際應用設計一個觸摸式浮點計算器,主要目的是通過VHDL語言編程來實現浮點數的加減、乘除和開方等基本運算功能。 (1)給出系統的整體框架設計和各模塊的實現,包括芯片的選擇、各模塊之間的時序以及控制、每個運算模塊詳細的工作原理和算法設計流程; (2)通過VHDL語言編程來實現浮點數的加減、乘除和開方等基本運算功能; (3)在Xilinx ISE環境下,對系統的主要模塊進行開發設計及功能仿真,驗證了基于FPGA的浮點運算。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咔樂塢
通信與信息技術行業飛速發展,已成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隨著該行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具備實際動手能力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高校通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最初的通信原理實驗設備中每個實驗獨立占用一塊硬件資源,隨著EDA技術的發展,實驗設備廠商將CPLD/FPGA技術作為獨立的一項實驗內容,加入到通信原理實驗設備中。FPGA技術具備集成度高、速度快和現場可編程的優勢,適合高集成度和高速的時序運算。本文總結現有通信原理實驗設備的優缺點,采用FPGA技術設計出集驗證性和設計性于一體,具備較高的綜合性和系統性的通信原理實驗系統。 本系統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硬件、軟件平臺,從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出發,利用FPGA在通用的硬件上實現所有實驗內容。學生在本系統上除了能完成已固化的實驗內容,還可以實現電子設計開發和驗證。這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大有裨益。 本文結合數字通信系統基本模型,把基于FPGA的通信原理實驗系統劃分為信號源模塊、發送端模塊、信道仿真模塊、接收端模塊和同步模塊幾部分。其中,模擬信號源采用DDS技術,能夠生成非常高的頻率精度,可作為任意波形發生器。發送端和接收端模塊結合到一起組成多體制調制解調器,形成多頻段、多波形的軟件無線電系統。載波同步采用全數字COSTAS環提取技術,具備良好的載波跟蹤特性,利用對載波相位不敏感 的Gardner算法跟蹤位同步信號。 本文首先介紹了通信原理實驗系統的研究現狀和意義;然后根據通信系統模型從《通信原理》各個章節中提煉出各模塊的實驗內容,分別列出各實驗的數字化實現模型;繼而根據各模塊資源需求選取合適FPGA芯片,并給出硬件設計方案;最后,給出各模塊在FPGA上具體實現過程、系統測試結果及分析。測試和實際運行結果表明設計方法正確,且功能和技術指標滿足設計要求。 關鍵詞:通信原理,實驗系統,FPGA,DDS,多體制調制解調,全數字COSTAS環,位同步
上傳時間: 2013-07-07
上傳用戶:evil
現代的計算機追求的是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數據完整性和靈活性。無論從物理性能,還是從電氣性能來看,現今的并行總線都已出現了某些局限,無法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率。而SATA以其傳輸速率快、支持熱插拔、可靠的數據傳輸等特點,得到各行業越來越多的支持。 目前市場上的SATA IP CORE都是面向IC設計的,不利于在FPGA上集成,因此,本文在Xi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FPGA上實現SATAⅡ協議,對SATA技術的推廣、國內邏輯IP核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將SATAⅡ協議的FPGA實現劃分成物理層、鏈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四個模塊。提出了物理層串行收/發器設計以及物理鏈路初始化方案。分析了鏈路層模塊結構,給出了作為SATAⅡ鏈路層核心的狀態機的設計。為滿足SATAⅡ協議3.0Gbps的速率,采用擴大數據處理位寬的方法,設計完成了鏈路層的16b/20b編碼模塊,同時為提高數據傳輸可靠性和信號的穩定性,分別實現了鏈路層CRC校驗模塊和并行擾碼模塊。在描述協議傳輸層的模塊結構的基礎上,給出了作為傳輸層核心的狀態機的設計,并以DMA DATA OUT命令的操作為例介紹了FIS在傳輸層中的處理過程。完成了命令層協議狀態機的設計,并實現了SATAⅡ新增功能NCQ技術,從而使得數據傳輸更加有效。最后為使本設計應用更加廣泛,設計了基于AHB總線的用戶接口。 本設計采用Verilog HDL語言對需要實現的電路進行描述,并使用Modelsim軟件仿真。仿真結果表明,本文設計的邏輯電路可靠穩定,與SATAⅡ協議定義功能一致。
上傳時間: 2013-06-16
上傳用戶:cccole0605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新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具有全球、全天候、連續、高精度導航與定位功能,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精確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信息。因此,GPS系統被廣泛地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GPS系統用戶主要是各種型號的接收機,而捕獲跟蹤技術是接收機的關鍵技術,同時也是一個技術難點。在GPS接收機中,導航電文是用戶定位和導航的數據基礎,為了得到導航電文必須要對GPS信號進行捕獲跟蹤。本文詳細研究了GPS信號捕獲跟蹤技術,并進行了FPGA設計。 @@ 本文首先概述了GPS系統信號結構和GPS接收機工作原理,對GPS信號調制機理進行詳細地闡述,重點分析了C/A碼生成原理和特性。 @@ 其次敘述了GPS信號捕獲的基礎理論,重點研究時域滑動相關捕獲方法,深入分析其算法和性能。用MATLAB中Simulink軟件包搭建了可自由修改參數的GPS中頻發生器,并在此平臺上,對GPS信號時域滑動相關捕獲算法進行仿真與分析。 @@ 接著重點研究了GPS信號跟蹤技術,系統分析碼跟蹤環路和載波跟蹤環路結構框圖以及算法。在碼跟蹤環路方面,選用并分析了能分離載波的非相干超前滯后碼鎖定環的工作機理。在載波跟蹤環路中選用對導航電文數據相位翻轉不敏感的科斯塔斯環,并用數學模型分析GPS信號的解調過程。之后對整個跟蹤環路進行MATLAB仿真,結果表明環路參數設計滿足要求,并能成功解調出GPS導航電文。 @@ 最后本文在QuartusII環境下完成對GPS信號捕獲跟蹤系統的FPGA設計。根據對相關器硬件結構框架,對算法中各個模塊的實現進行詳細的說明,包括頂層設計到CA碼、NCO等重要模塊設計,并給出了仿真結果。 @@關鍵詞:GPS接收機;捕獲;跟蹤;MATLAB仿真:FPGA
上傳時間: 2013-06-16
上傳用戶:jacking
在現代電子系統中,數字化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接收機數字化是電子系統數字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數字化接收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數字化理論和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高速的中頻數字化接收機的實現已經成為可能。本文研究了一種基于FPGA的軟件無線電數字接收平臺的設計,并著重研究了其中數字中頻處理單元的設計和實現。FPGA器件具有設計靈活、開發周期短和開發成本低等優點,所以廣泛應用于各種通信系統中。相比于傳統的DSP串行結構,FPGA能夠進行流水線性設計,對數據進行并行處理,所以FPGA在進行數據量大,要求實時處理的系統設計時有很大的優勢。 本文首先首先分析了軟件無線電當前的發展趨勢及技術現狀,針對存在的處理速度跟不上的DSP瓶頸問題,提出了中頻軟件無線電的FPGA實現方案。本文以FPGA實現為重點,在深入分析軟件無線電相關理論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和完成了中頻軟件無線電數字接收平臺兩大模塊的FPGA實現:數字下變頻相關模塊和數字調制解調模塊。其中,在深入研究數字下變頻實現結構的基礎上,首先對數字下變頻模塊的數控振蕩器(NCO)采用了直接頻率合成技術(DDS)實現,其頻率分辨率高,靈活,易于實現;高效抽取濾波器組由積分梳狀濾波器(CIC),半帶濾波器(HB),FIR濾波器組成。對積分梳狀濾波器(CIC)本文采用了Hogenaur“剪除”理論對內部寄存器的位寬進行改進,極大地節約了資源,提高了運行速率。對FIR濾波器和半帶濾波器采用了(DA)分布式算法,它的運行速度只與數據的寬度有關,只有加減法運算和二進制除法,既縮減了系統資源又大大節省了運算時間,實現了高效的實時處理。對數字調制解調模塊,重點研究和完成了2ASK和2FSK的調制解調的FPGA實現,模塊有很好的通用性,能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的系統中。在文章的最后還對整個系統進行了Matlab仿真,驗證了系統設計思想的正確性。在系統各個關鍵模塊的設計過程中,都是先依據一定的設計指標進行verilog編程,然后再在Quartus軟件中編譯,時序仿真測試,并與Matlab仿真結果進行對比,驗證設計的正確性。
上傳時間: 2013-05-18
上傳用戶:450976175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車場建設越來越多,對交通控制、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智能交通系統( 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s,簡稱ITS)已成為當前交通管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車牌識別系統(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System,簡稱LPRS)技術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的核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被廣泛地應用于高速公路自動收費(ElectronicToll Collection,簡稱ETC)、停車場安全管理、被盜車輛的追蹤、車流統計等。 目前,車牌識別系統大多都是基于PC平臺的,其優勢是實現容易,但是成本高、實時性不強、穩定性不高等缺點使其不能廣泛推廣。為了克服以上的缺點,且滿足識別速度和識別率的要求,本文在原有車牌識別硬件系統設計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進(原系統在圖像采集、接口通信、系統穩定、脫機工作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與團隊成員一起設計出了新的車牌識別硬件系統,采用單DSP+FPGA和雙DSP+FPGA雙板子的方式來共同實現(本人負責單DSP+FPGA的原理圖和PCB繪制,另一成員負責雙DSP+FPGA的原理圖和PCB繪制)。 本文所涉及的該車牌硬件系統,主要工作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團隊共同完成了新車牌識別系統的硬件設計,采用兩個板子實現。其中,本人負責單DSP+FPGA板子繪制。 2.團隊一起完成了整個系統的硬件電路調試。主要分為如下模塊進行調試:電源,DSP,FPGA,SAA7113H視頻解碼器,LCD液晶顯示和UART接口等。 3.負責完成了整個系統的DSP應用程序設計。采用DSP/BIOS操作系統來構建系統的框架,添加了多個任務對象進行管理系統的調度;用CSL編寫了DSP上的底層驅動:完成了車牌識別算法在DSP上的移植與優化。 4.參與完成了部分FPGA程序的開發,主要包括圖像采集、存儲、傳輸幾個模塊等。 最終,本系統實現了高效、快速的車牌識別,各模塊工作穩定,能脫機實現圖像采集、傳輸、識別、結果輸出和顯示為一體化的功能;為以后進行高性能的車牌識別算法開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硬件平臺。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slforest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用戶對數據保護和傳輸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由于信道衰落,信號經信道傳輸后,到達接收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干擾而出現信號失真。因此需要采用差錯控制技術來檢測和糾正由信道失真引起的信息傳輸錯誤。RS(Reed—Solomon)碼是差錯控制領域中一類重要的線性分組碼,由于它編解碼結構相對固定,性能強,不但可以糾正隨機差錯,而且對突發錯誤的糾錯能力也很強,被廣泛應用在數字通信、數據存儲系統中,以滿足對數據傳輸通道可靠性的要求。因此設計一款高性能的RS編解碼器不但具有很大的應用意義,而且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價值。 本文首先介紹了線形分組碼及其子碼循環碼、BCH碼的基礎理論知識,重點介紹了BCH碼的重要分支RS碼的常用編解碼算法。由于其算法在有限域上進行,接著介紹了有限域的有關理論。基于RS碼傳統的單倍結構,本文提出了一種八倍并行編碼及九倍并行解碼方案,并用Verilog HDL語言實現。其中編碼器基于傳統的線性反饋移位寄存器除法電路并進行八倍并行擴展,譯碼器關鍵方程求解模塊基于修正的歐幾里德算法設計了一種便于硬件實現的脈動關鍵方程求解結構,其他模塊均采用九倍并行實現。由于進行了超前運算、流水線及并行處理,使編解碼的數據吞吐量大為提高,同時延時更小。 本論文設計了C++仿真平臺,并與HDL代碼結果進行了對比驗證。Verilog HDL代碼經過modelsim仿真驗證,并在ALTERA STRATIX3 EP3SL15OF1152C2 FPGA上進行綜合驗證以及靜態時序分析,綜合軟件為QUATURSⅡ V8.0。驗證及測試表明,本設計在滿足編解碼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能夠實現數據的高吞吐量和低延時傳輸,達到性能指標要求。本論文在基于FPGA的RS(255,223)編解碼器的高速并行實現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通用性、可移植性,有一定的理論及經濟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思琦琦
ICD2仿真燒寫器--USB驅動程序。。
上傳時間: 2013-07-29
上傳用戶: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