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嵌入式計算機為技術核心的嵌入式系統是繼網絡之后,又一個IT領域新的技術發展方向。由于嵌入式系統具有體積小、性能強、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點,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國防、消費電子、信息家電、網絡通信、工業控制等領域。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是32位的控制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應用。 本文是以弧焊機器人的焊縫跟蹤系統為例,研究了基于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μC/OS-Ⅱ和32位ARM微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的實現。該焊縫跟蹤應用系統實例實現的功能是使弧焊機器人能及時檢測并自動糾正當前焊接點與焊縫之間出現的偏差,以提高弧焊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論文首先介紹了32位的ARM控制器工作原理,然后介紹了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及焊縫信號的處理原理,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弧焊機器人焊縫跟蹤系統的硬件電路,最后完成了嵌入式操作系統μC/OS-Ⅱ在S3C44BOX上的移植工作,并且編寫和調試了控制軟件。基本上達到了控制要求。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mpquest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家居已成為一個發展趨勢。智能家居系統采用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傳輸與處理技術,能給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對住房內的情況進行遠程監控和實時管理。安防系統是智能家居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的安防系統都是基于單片機設計實現的,它難以滿足現代家居中網絡家電功能,針對這些問題,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基于ARM和藍牙的安防系統。 (1) 深入研究了安防系統中視頻監控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的優、缺點以及選擇內核版本為Linux2.6的原因,指出了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從網絡拓撲結構和幾種重要協議這兩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智能家居中的重要技術——藍牙。 (3) 根據智能家居的功能要求,設計了一種智能家居中的安防系統,論述了ARM9嵌入式微處理器S3C2410的原理以及性能,闡述了安防系統中的NANDFLASH模塊、SDRAM模塊、RS232串口模塊、以太網模塊、USB、USB藍牙、USB攝像頭的組成原理以及設計與實現方法。 (4) 根據系統軟件環境的需求,構建了嵌入式Linux系統軟件平臺,論述了交叉編譯環境和NFS開發調試環境的建立,移植S3C2410下啟動引導程序VIVI,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統Linux(內核版本為2.6.14),闡述了系統相關設備驅動的移植(NAND FLASH、USB、USB攝像頭、USB藍牙)、文件系統的使用,分析了Linux下藍牙無線通信的實現過程。 (5) 在搭建的嵌入式Linux系統軟件平臺上,論述了在Windows XP下遠程登錄到Linux操作系統的方法,闡述了在Linux下使用V4L編程來截取攝像頭圖象,使用SOCKET編程將截取到的圖象傳送到室內PC機上,遠程監控電腦登錄到此PC機上,利用IE瀏覽器來實現對現場環境的監控。 (6) 結合實驗測試環境和測試數據,進行了視頻監控系統的性能測試,分析了測試結果并針對出現的問題給出了改進措施。 通過對安防系統的實驗測試表明,系統能夠很好地檢測不法分子的入侵,并通過遠程視頻監控方式來告知用戶,系統運行穩定,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標。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yatouzi118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類建設工程越來越多,這導致了國家對工程機械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機械和液壓技術已發展成熟的今天,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了工程機械進行產品性能提升的新的突破口。而無線遙控技術是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鑒于工程機械設備對無線遙控設備的需求,本文研制了用于工程機械的無線遙控器。因為工程機械對遙控通信的可靠性、抗干擾性和通信距離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本文沒有選擇紅外、藍牙等技術作為通信手段,而是選用高性能的射頻芯片ADF7020來搭建射頻模塊。在控制器方面,考慮到通信過程中需要進行非常復雜的編解碼運算,所以本文選用了運算速率較快的32位ARM核微控制器LPC2119。 論文首先在對上述兩塊主芯片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介紹了它們的功能特點和參數性能,與此同時還介紹了嵌入式系統開發的相關知識。接著基于這兩塊芯片對遙控器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設計,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方面的內容,這構成了論文的主體內容之一。然后論文詳細深入的研究和討論了對遙控器通信性能起關鍵作用的差錯控制系統。研究內容包括循環碼、CRC碼、RS碼和交織技術等一系列的信道編碼理論,并且給出了各種編解碼的實現方法?;谶@些理論,論文設計了一種CRC碼、RS碼以及交織技術相結合的差錯控制方法并將其應用在遙控器中,實際測試證明該方法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遙控器的通信性能。此外,還實現了遙控器的跳頻功能,可以有效的抵抗同頻干擾。論文的最后簡要介紹了系統開發調試環境以及仿真工具,并總結了軟件實現過程中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處理辦法。
上傳時間: 2013-05-18
上傳用戶:yyyyyyyyyy
USB2.0接口和基于ARM核的SOC系統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特別在電子消費類領域。包含USB2,0接口的ARM系統則更是市場的需求。本文介紹一種基于ARM核的USB2,0接口IP(AHB_USB2.0)的設計,主要對其中的串行接口引擎(SIE)的設計進行討論。 該 AHB_USB2.0 IP核支持USB2.0協議,并兼容USB1.1協議;支持AMBA2.0協議和UTMI 1.05協議。該IP核一側通過UTMI接口或ULPI接口的PHY與USB2.0主機端進行通信;另一側則通過AHB總線與ARM相連。 AHB_USB2.0 IP核在硬件上分為三個大模塊:ULPI模塊(ULPI)、串行接口引擎(SIE)模塊和AHB總線接口模塊(AHB)。ULPI模塊實現了UTMI接口轉ULPI接口。串行接口引擎(SIE)模塊為USB2.0的數據鏈路層協議處理模塊,為整個IP核的核心部分,進一步分為四個子模塊——GLC(全局控制模塊),PIE(PHY接口處理引擎),SIF(系統接口邏輯)和EPB(端點緩沖模塊)。GLC模塊負責整個IP的復位控制,IP時鐘的開關提示等;PIE模塊負責處理USB的事務級傳輸,包括組包解包等;SIF模塊負責協議相關寄存器組和端點緩沖區的讀寫,跨時鐘域信號的處理和PIE所需的控制信號的產生;AHB模塊負責IP核與ARM通信和DMA功能的實現。 該IP核的軟件設計遵循USB協議,Bulk Only協議和UFI協議,由外掛ARM實現USB設備命令和UFI命令的解析,并執行相應的操作。設計了IP核與ARM之間的多種數據傳輸方法,通過軟件實現常規數據讀寫訪問、內部DMA或外部DMA等多種方式的切換。 本IP已經通過EDA驗證和FPGA測試,并且已經在內嵌ARM核的FPGA系統上實現了多個U盤。這個FPGA系統的正確工作,證明了AHB_USB2.01P核設計是正確的。
上傳時間: 2013-05-17
上傳用戶:qqoqoqo
本論文以開發基于ARM核的USB2.0-AHB接口IP此項目為依托,致力于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上使用DDK(Driver Development Kit)設計和開發一個基于WDM的主機端驅動程序。開發該驅動程序的目的是為了對該IP進行FPGA測試以及配合設備端驅動程序的開發,該驅動程序能夠完成即插即用功能,塊傳輸,同步傳輸,控制傳輸以及對Flash的操作五項主要功能。 論文首先介紹了基于WDM的USB驅動程序設計原理,其中包括了從結構到通信流對USB主機系統的介紹,編寫WDM驅動程序的基礎理論(主要介紹了數個相關的重要概念、驅動程序的基本組成),以及在開發對Flash操作的例程會使用到的Mass Storage類協議的簡要介紹。在介紹設計原理后,論文從總體的系統應用環境和結構薊數據傳輸、內部模塊以及軟硬件體系結構幾個方面簡要描述了該IP的系統設計。接著論文通過分析主機端驅動程序功能需求,提出了驅動程序的總體構架以及分步式的設計流程,具體步驟是先實現驅動程序的正常加載以及基本PnP功能,然后實現塊傳輸、同步傳輸以及控制傳輸,最后完成對Flash操作例程的設計。隨后論文詳細闡述了對上述五項主要功能模塊的設計;其中對Flash操作例程的設計是難點,作者通過分析Bulk-Only協議和UFI命令規范,提出程序的詳細設計方案。論文最后簡要介紹了調試驅動程序的方法,以及驅動程序的測試內容、部分測試結果以及測試結論。 本論文研究對象為基于ARM核的USB2.0-AHB接口IP主機端驅動程序,因為其研究主體是一個基于WDM的主機端驅動程序,因此有其普遍性;但是它以開發基于ARM核的USB2.0-AHB接口IP這個項目為依托,其目的是為項目服務,因此它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項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研究。
上傳時間: 2013-05-19
上傳用戶:2007yqing
熱釋電紅外測溫儀是一種利用物體熱釋電效應而制成的新型紅外測溫儀器,它以黑體輻射定律作為理論基礎,是光學理論和微電子學綜合發展的產物。與傳統的測溫方式相比,具有響應時間短、非接觸、不干擾被測溫場、使用壽命長、操作方便等一系列優點。 本文詳細介紹了熱釋電紅外測溫儀測溫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以熱釋電紅外測溫儀現階段的技術作為參考,提出并研制了一種基于ARM內核的高性能的嵌入式微處理器的熱釋電紅外測溫系統。詳細介紹了該系統的構成和實現方式,給出了硬件原理圖和軟件的設計流程圖。文中還對影響熱釋電紅外測溫儀測溫精度的因素和軟硬件的相關設計做了詳細的分析,并采取了相應措施,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闡述了紅外測溫儀的發展現狀和分類,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義:闡述了熱釋電紅外測溫儀的原理,并對目前紅外測溫儀的幾種方案的優缺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ARM核微處理器作了詳細的介紹,并對本文用到的ARM核芯片LPC2132的功能特點和結構做了詳細的介紹;詳細分析了系統的功能要求,提出了總體設計方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系統的硬件設計,對每個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和設計思路作了說明;介紹了系統的軟件設計,以流程圖的方式介紹了各個功能的具體實現;對影響紅外測溫儀的測溫誤差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對系統中出現的軟硬件干擾問題做了相應的抗干擾措施;為本文研究的主要結論,對系統的進一步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展望。
上傳時間: 2013-07-06
上傳用戶:kkchan200
本文從AES的算法原理和基于ARM核嵌入式系統的開發著手,研究了AES算法的設計原則、數學知識、整體結構、算法描述以及AES存住的優點利局限性。 針對ARM核的體系結構及特點,對AES算法進行了優化設計,提出了從AES算法本身和其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優化的方法,在算法本身優化方面是把加密模塊中的字節替換運算、列混合運算和解密模塊中的逆列混合運算中原來的復雜的運算分別轉換為簡單的循環移位、乘和異或運算。在算法結構優化方面是在輸入輸山接口上采用了4個32位的寄存器對128bits數據進行了并行輸入并行輸出的優化設計;在密鑰擴展上的優化設計是采用內部擴展,即在進行每一輪的運算過程的同時算出下一輪的密鑰,并把下一輪的密鑰暫存在SRAM里,使得密鑰擴展與加/解密運算并行執行;加密和解密優化設計是將輪函數查表操作中的四個操作表查詢工作合并成一個操作表查詢工作,同時為了使加密代碼在解密代碼中可重用,節省硬件資源,在解密過程中采用了與加密相一致的過程順序。 根據上述的優化設計,基于ARM核嵌入式系統的ADS開發環境,提出了AES實現的軟硬件方案、AES加密模塊和解密模塊的實現方案以及測試方案,總結了基于ARM下的高效編程技巧及混合接口規則,在集成開發環境下對算法進行了實現,分別得出了初始密鑰為128bits、192bits和256bits下的加密與解密的結果,并得劍了正確驗證。在性能測試的過程中應用編譯器的優化選項和其它優化技巧優化了算法,使算法具有較高的加密速度。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liansi
在工業生產中,二次自動化儀表是構成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單元之一。我國的單元儀表己基本完成由電動Ⅲ型儀表向基于八位或十六位單片機為基礎設計的數字化儀表的轉換。由于常規單片機資源的限制,以單片機為基礎設計的單元儀表基本上還是在功能上替代電動Ⅲ型儀表,并按電動Ⅲ型功能進行分類。這樣造成國內自動化儀表生產廠家生產的二次數字化儀表品種繁雜,標準難以統一,設計隨意性大。因此帶來如下現實問題: 1.自動化系統設計單位的儀表選型、系統調試、使用中操作、維修和系統的功能優化及備件的準備非常的不方便: 2.儀表生產廠家的批量生產困難,產品質量的提高及成本的節約不利: 3.國內現在自動化儀表廠家數量眾多,但都無法形成規模生產,質量不佳,而國外進口的二次儀表往往依附于特定的集散系統,也存在標準不統一,難以靈活替換的問題,且價格昂貴。 自動化系統設計、生產及應用迫切需要一種使用方便、通用性強的智能型二次儀表,以解決上述問題,改變傳統設計、生產及應用方式,這將是未來自動化儀表的發展趨勢,也就是本課題的努力方向。 本論文正是針對上述問題,以設計出一種可靈活組態的通用智能型二次儀表為研究對象,在深入分析國內主流儀表廠家的儀表操作方式和儀表功能的基礎上,合理地進行軟硬件設計,為在同一硬件平臺下實現多種儀表的功能進行了創新性和探索性研究。主要內容為: 1.各種常規二次儀表功能、標準、接線、操作習慣及結構方式的歸類分析; 2.多信號多量程的柔性測量方法研究; 3.系統整機設計以及系統可靠性設計; 4.u-boot的向ARM的移植、uClinux向ARM的移植、uClinux下的通用組態軟件設計。 本文設計了一種以三星公司的ARM7TDMI系列處理器S3C44BOX為核心,輔以外圍電路,實現同一硬件平臺下多種儀表的功能,并成功制作了樣品系統。 本文所討論的基于$3C44BOX和uClinux的智能儀表系統的開發技術同樣適用于其它項目的開發,對其它嵌入式的應用系統開發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5-16
上傳用戶:jjq719719
軟開關技術是電力電子裝置向高頻化、高功率密度化發展的關鍵技術,已成為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研究的熱點之一。微處理器的出現促進了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控制技術從傳統的模擬控制轉向數字控制,數字控制技術可使控制電路大為簡化,并能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控制靈活性、通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耦合輸出電感的新型次級箝位ZVZCS PWM DC/DC變換器,其反饋控制采用數字化方式。 論文分析了該新型變換器的工作原理,推導了變換器各種狀態時的參數計算方程;設計了以ARW芯片LPC2210為核心的數字化反饋控制系統,通過軟件設計實現了PWM移相控制信號的輸出;運用Pspice9.2軟件成功地對變換器進行了仿真,分析了各參數對變換器性能的影響,并得出了變換器的優化設計參數;最后研制出基于該新型拓撲和數字化控制策略的1千瓦移相控制零電壓零電流軟開關電源,給出了其主電路、控制電路、驅動電路、保護電路及高頻變壓器等的設計過程,并在實驗樣機上測量出了實際運行時的波形。 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表明:該變換器拓撲能實現超前橋臂的零電壓開關,滯后橋臂的零電流開關;采用ARM微控制器進行數字控制,較傳統的純模擬控制實時反應速度更快、電源穩壓性能更好、外圍電路更簡單、設計更靈活等,為實現智能化數字電源創造了基礎,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價值。
上傳時間: 2013-08-03
上傳用戶:cc1
嵌入式系統開發工具在開發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相關研究、技術也隨之不斷更新。隨著硬件性能不斷提升,很多智能家電、智能手機、甚至高端游戲機都采用了嵌入式系統作為平臺進行開發。作為嵌入式開發的關鍵,調試環節成為嵌入式系統研發的主要瓶頸。在嵌入式硬件性能不斷提升的同時,嵌入式軟件規模也不斷擴大,因此調試難度也與日俱增。 本文首先簡要說明了嵌入式軟件的開發過程,回顧嵌入式交叉調試技術發展的各種技術。然后分析調試器整個框架和核心,介紹了調試器相關理論和設計思想,并分別研究、對比幾種調試技術實現途徑和方法,并對調試器中關鍵流程進行詳細闡述。 然后,針對GDB所提供i386和SPARC架構下遠程調試環境代碼進行分析,抽象出調試樁GDB進行遠程調試的核心流程,并根據具體硬件平臺差異在ARM處理器上進行代碼和遠程調試協議移植。本文編寫過程中所使用的硬件平臺是由使用ARM7處理器的S3C4510b開發板。進入測試階段,又在S3C4480開發板上進行了測試,對這套模式的可用性進行了驗證。
上傳時間: 2013-08-04
上傳用戶:huyiming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