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中的SDN-NFV和云計算.pdf摘 要 通過介紹廣義的SDN/NFV和云計算,結合未來5G網絡的特點,分析了5G中上述技術的 應用前景和技術定位;結合5G的網絡特點和現有網絡的部署情況,總結了各技術間的邏輯關系以及運 營商的側重點。引言 SDN/NFV 和云計算都是起源于 IT 領域的技術。 如今,云計算已經非常成熟,在 IT 領域已經大規模商 用,SDN技術作為新興的轉發技術,也已經被谷歌等互 聯網巨頭部署在多個數據中心。隨著虛 擬化技術的發展,人們試圖將更多的專有 設備虛擬化和軟件化,從而達到降低成本 和靈活部署的目的,于是 NFV 的概念誕 生了。本文將結合廣義上 3 種技術本身 的特點和未來5G的網絡能力要求,分析 各技術在5G架構中的技術定位和前景, 同時結合實際的發展情況,總結未來運營 商在技術研發和業務模式上的側重點。 1.1 廣義的SDN及標準化進程 ONF 在 2012 年 4 月 發 布 白 皮 書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The New Norm for Networks》
標簽: 5G
上傳時間: 2022-02-25
上傳用戶:jason_vip1
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因其節能、環保等優點已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推廣。在電動汽車市場化進程中,配套充電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將決定其發展速度和力度。所以研究在充電站系統中如何向用戶提供可靠、便捷、安全的充電服務成為了保障充電站功能實現的重要趨勢本文依托山東大為電氣有限公司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的項目“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其管理系統”,針對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的具體運營需求,基于項目對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的軟硬件設計,提出了采用CPU卡為媒介為用戶提供刷卡充電消費服務。首先針對項目應用需求設計CPU卡的卡上文件系統、安全體系、文件訪問流程以及讀卡器終端與卡片信息交互的方式對CPU卡的應用進行了方案設計;并基于ARM主控板和 Linux嵌入式系統設計了交流充電樁的IC卡應用設計方案,并編寫了充電樁刷卡消費應用程序,通過測試證實可完成卡片識別、用戶身份認證、正確計費及意外情況處理等功能:最后在電動汽車充電站管理系統的理念下采用C#面向對象開發語言及 SQLserver數據庫設計用戶信息管理的實現方案,通過對系統數據表的規劃、對CPU卡的操作流程設計以及界面功能的編程實現用戶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關鍵詞:電動汽車;充電站;CPU卡;用戶信息管理全球能源危機以及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國人民的重視,在此背景下電動汽車以其低于傳統燃料汽車的噪聲與污染,以及其易于操縱、維修、低運行成本等優點,迅速贏得了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各大著名汽車廠商的關注,并成為其大力研究開發與推廣的重點。而伴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其配套充電設施與充電服務也將隨之成為各國相關科研人員致力研究的方向
標簽: 充電樁
上傳時間: 2022-04-01
上傳用戶:XuVshu
網絡是怎樣連接的_戶根勤---解壓密碼:666666目錄瀏覽器生成消息 1——探索瀏覽器內部1.1 生成HTTP 請求消息51.1.1 探索之旅從輸入網址開始 51.1.2 瀏覽器先要解析URL 71.1.3 省略文件名的情況 91.1.4 HTTP 的基本思路 101.1.5 生成HTTP 請求消息 141.1.6 發送請求后會收到響應 201.2 向DNS 服務器查詢Web服務器的IP 地址241.2.1 IP 地址的基本知識 241.2.2 域名和IP 地址并用的理由 281.2.3 Socket庫提供查詢IP 地址的功能 301.2.4 通過解析器向DNS 服務器發出查詢 311.2.5 解析器的內部原理 321.3 全世界DNS 服務器的大接力351.3.1 DNS 服務器的基本工作 351.3.2 域名的層次結構 381.3.3 尋找相應的DNS 服務器并獲取IP 地址 401.3.4 通過緩存加快DNS 服務器的響應 441.4 委托協議棧發送消息451.4.1 數據收發操作概覽 451.4.2 創建套接字階段 481.4.3 連接階段:把管道接上去 501.4.4 通信階段:傳遞消息 521.4.5 斷開階段:收發數據結束 53COLUMN 網絡術語其實很簡單怪杰Resolver 55第章11920用電信號傳輸TCP/IP 數據 57——探索協議棧和網卡2.1創建套接字 612.1.1 協議棧的內部結構 612.1.2 套接字的實體就是通信控制信息 632.1.3 調用socket 時的操作 662.2 連接服務器682.2.1 連接是什么意思 682.2.2 負責保存控制信息的頭部 702.2.3 連接操作的實際過程 732.3 收發數據752.3.1 將HTTP 請求消息交給協議棧 752.3.2 對較大的數據進行拆分 782.3.3 使用ACK 號確認網絡包已收到 792.3.4 根據網絡包平均往返時間調整ACK 號等待時間 832.3.5 使用窗口有效管理ACK 號 842.3.6 ACK 與窗口的合并 872.3.7 接收HTTP 響應消息 892.4 從服務器斷開并刪除套接字902.4.1 數據發送完畢后斷開連接 902.4.2 刪除套接字 922.4.3 數據收發操作小結 932.5 IP 與以太網的包收發操作952.5.1 包的基本知識 952.5.2 包收發操作概覽 992.5.3 生成包含接收方IP 地址的IP 頭部 1022.5.4 生成以太網用的MAC 頭部 1062.5.5 通過ARP 查詢目標路由器的MAC 地址 1082.5.6 以太網的基本知識 1112.5.7 將IP 包轉換成電或光信號發送出去 1142.5.8 給網絡包再加3 個控制數據 1162.5.9 向集線器發送網絡包 1202.5.10 接收返回包 1232.5.11 將服務器的響應包從IP 傳遞給TCP 1252.6 UDP 協議的收發操作1282.6.1 不需要重發的數據用UDP 發送更高效 128第章22.6.2 控制用的短數據 1292.6.3 音頻和視頻數據 130COLUMN 網絡術語其實很簡單插進Socket 里的是燈泡還是程序 132從網線到網絡設備 135——探索集線器、交換機和路由器3.1 信號在網線和集線器中傳輸1393.1.1 每個包都是獨立傳輸的 1393.1.2 防止網線中的信號衰減很重要 1403.1.3 “雙絞”是為了抑制噪聲 1413.1.4 集線器將信號發往所有線路 1463.2 交換機的包轉發操作1493.2.1 交換機根據地址表進行轉發 1493.2.2 MAC 地址表的維護 1533.2.3 特殊操作 1543.2.4 全雙工模式可以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 1553.2.5 自動協商:確定最優的傳輸速率 1563.2.6 交換機可同時執行多個轉發操作 1593.3 路由器的包轉發操作1593.3.1 路由器的基本知識 1593.3.2 路由表中的信息 1623.3.3 路由器的包接收操作 1663.3.4 查詢路由表確定輸出端口 1663.3.5 找不到匹配路由時選擇默認路由 1683.3.6 包的有效期 1693.3.7 通過分片功能拆分大網絡包 1703.3.8 路由器的發送操作和計算機相同 1723.3.9 路由器與交換機的關系 1733.4 路由器的附加功能1763.4.1 通過地址轉換有效利用IP 地址 1763.4.2 地址轉換的基本原理 1783.4.3 改寫端口號的原因 1803.4.4 從互聯網訪問公司內網 1813.4.5 路由器的包過濾功能 182第章32122COLUMN 網絡術語其實很簡單集線器和路由器,換個名字身價翻倍? 184通過接入網進入互聯網內部 187——探索接入網和網絡運營商4.1 ADSL 接入網的結構和工作方式1914.1.1 互聯網的基本結構和家庭、公司網絡是相同的 1914.1.2 連接用戶與互聯網的接入網 1924.1.3 ADSL Modem 將包拆分成信元 1934.1.4 ADSL 將信元“調制”成信號 1974.1.5 ADSL 通過使用多個波來提高速率 2004.1.6 分離器的作用 2014.1.7 從用戶到電話局 2034.1.8 噪聲的干擾 2044.1.9 通過DSLAM 到達BAS 2054.2 光纖接入網(FTTH)2064.2.1 光纖的基本知識 2064.2.2 單模與多模 2084.2.3 通過光纖分路來降低成本 2134.3 接入網中使用的PPP 和隧道2174.3.1 用戶認證和配置下發 2174.3.2 在以太網上傳輸PPP 消息 2194.3.3 通過隧道將網絡包發送給運營商 2234.3.4 接入網的整體工作過程 2254.3.5 不分配IP 地址的無編號端口 2284.3.6 互聯網接入路由器將私有地址轉換成公有地址 2284.3.7 除PPPoE 之外的其他方式 2304.4 網絡運營商的內部2334.4.1 POP 和NOC 2334.4.2 室外通信線路的連接 2364.5 跨越運營商的網絡包2384.5.1 運營商之間的連接 2384.5.2 運營商之間的路由信息交換 2394.5.3 與公司網絡中自動更新路由表機制的區別 2414.5.4 IX 的必要性 2424.5.5 運營商如何通過IX 互相連接 243第章4COLUMN 網絡術語其實很簡單名字叫服務器,其實是路由器 246服務器端的局域網中有什么玄機 2495.1 Web 服務器的部署地點2535.1.1 在公司里部署Web 服務器 2535.1.2 將Web 服務器部署在數據中心 2555.2 防火墻的結構和原理2565.2.1 主流的包過濾方式 2565.2.2 如何設置包過濾的規則 2565.2.3 通過端口號限定應用程序 2605.2.4 通過控制位判斷連接方向 2605.2.5 從公司內網訪問公開區域的規則 2625.2.6 從外部無法訪問公司內網 2625.2.7 通過防火墻 2635.2.8 防火墻無法抵御的攻擊 2645.3 通過將請求平均分配給多臺服務器來平衡負載2655.3.1 性能不足時需要負載均衡 2655.3.2 使用負載均衡器分配訪問 2665.4 使用緩存服務器分擔負載2705.4.1 如何使用緩存服務器 2705.4.2 緩存服務器通過更新時間管理內容 2715.4.3 最原始的代理——正向代理 2765.4.4 正向代理的改良版——反向代理 2785.4.5 透明代理 2795.5 內容分發服務2805.5.1 利用內容分發服務分擔負載 2805.5.2 如何找到最近的緩存服務器 2825.5.3 通過重定向服務器分配訪問目標 2855.5.4 緩存的更新方法會影響性能 287COLUMN 網絡術語其實很簡單當通信線路變成局域網 291第章52324請求到達Web 服務器,響應返回瀏覽器 293——短短幾秒的“漫長旅程”迎來終點6.1 服務器概覽2976.1.1 客戶端與服務器的區別 2976.1.2 服務器程序的結構 2976.1.3 服務器端的套接字和端口號 2996.2 服務器的接收操作3056.2.1 網卡將接收到的信號轉換成數字信息 3056.2.2 IP 模塊的接收操作 3086.2.3 TCP 模塊如何處理連接包 3096.2.4 TCP 模塊如何處理數據包 3116.2.5 TCP 模塊的斷開操作 3126.3 Web 服務器程序解釋請求消息并作出響應3136.3.1 將請求的URI 轉換為實際的文件名 3136.3.2 運行CGI 程序 3166.3.3 Web 服務器的訪問控制 3196.3.4 返回響應消息 3236.4 瀏覽器接收響應消息并顯示內容3236.4.1 通過響應的數據類型判斷其中的內容 3236.4.2 瀏覽器顯示網頁內容!訪問完成! 326COLUMN 網絡術語其實很簡單Gateway 是通往異世界的入口 328附錄 330后記 334致謝 334作者簡介 335
標簽: 網絡
上傳時間: 2022-06-02
上傳用戶:fliang
對溫室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有助于生產者實時了解作物生長環境,使其能夠根據監測到的參數進行各項設施的有效運作,從而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提高作物的產量與品質。目前溫室環境監控主要通過計算機對環境參數進行收集、顯示與控制,系統一次性投資較高,很少在溫室大棚中應用;另外也有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便攜手持式環境參數采集設備,這種設備的顯示屏一般為手持終端上的液晶屏,顯示范圍及亮度均受到制約,不易在溫室大棚內進行長期觀測。 本文設計了一種適用于溫室大棚進行數據監測的大屏幕LED顯示屏。顯示屏集成了環境參數采集模塊、數據傳輸模塊、LED顯示模塊、數據存儲模塊以及語音報警模塊。整個顯示屏系統實現了對溫室環境參數的監測、存儲與報警的功能。 環境參數采集模塊主要由四種傳感器組成,分別為: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以及光照度傳感器。四種傳感器通過RS-485總線與數據傳輸模塊相連,并根據STM32單片機發出的指令完成數據采集任務。 數據傳輸模塊由一個4路0-5V模擬量電壓信號采集傳輸模塊構成,模塊對采集到的4路傳感器模擬電壓信號進行模數轉換、存儲并通過RS-485串口將數據傳輸至STM32。 LED顯示模塊是由一個10塊LED單元板組成的,每塊單元板由分辨率為32×160點的屏幕構成。所采用的LED顯示屏為P10型半戶外顯示屏,具有高亮、防潮特性。STM32根據特定的通信協議通過字庫卡控制整個顯示屏的顯示內容與顯示時間。 數據存儲模塊功能主要通過SD卡實現。本設計所選用的STM32開發板自帶SD卡接口,通過軟件編寫可直接對SD卡進行讀寫操作,進而實現溫室環境參數的存儲功能。 語音報警模塊由LMD107語音模塊組成。該語音模塊具有價格低廉、穩定可靠等特點。在環境參數超過用戶自定義報警值時,系統采用7組觸點控制方式對語音模塊進行播放警報控制。 顯示屏設計完成后,在實驗溫室內進行了長期的運行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顯示屏系統能夠實現全部目標功能,且整個系統運行穩定,使用方便,實時性強,可靠性高。
上傳時間: 2022-06-11
上傳用戶:zhanglei193
作為模擬與數字電路的接口電路的關鍵部分,模數轉換器(ADC)現代通信、需達、盧納以及眾多消費電子產品中都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對模數轉換器的性能,特別是速度上的要求越來越高,ADC的性能好壞甚至已經成為決定設備性能的關鍵因素。本文以超高速ADC作為設計的目標,采用了Flash型結構作為研究的方向,并且從ADC的速度和失調電壓消除技術入手進行了重點研究。本文采用了種新穎的消除失調電壓的技術-chopping技術,該技術主要是依靠 組隨機數產生器所產生的高速隨機數序列來隨機快速置換比較器輸入端,從而使得失調電壓近似平均為零,本文設計了種高速隨機數產生器,可以產生速率達到1GHz的隨機數序列。由于比較器部分是影響整個ADC速度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設計中對于比較器部分逃行了重點優化設計。另外還在數字編碼電路中加入了糾錯設計。通過電路仿真,所設計的ADC可達到1GHz的采樣速率,最大積分非線性和微分非線性分別為0.42LSB和0.49LSB,當輸入信號頻率為16.6MHz時,無雜波動態范圍(SFDR)達到41dB,當加入50mV失調電壓時,chopping技術可以將SFDR增加3dB左右。本設計采用了和艦0.18um CMOS混合信號工藝,完成了主要模塊版圖的設計工作。關鍵詞 Flash型 ADC;失調電壓消除技術:chopping技術
上傳時間: 2022-06-19
上傳用戶:d1997wayne
本文跟蹤了國內國際上各研究組織關于5G需求與關鍵技術最新研究進展。高能效將是5G從設計之初就不得不考慮的幾個重要問題之。研究如何在不損失或者微損失網絡性能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系統的能量消耗是一項很有研究價值的工作。本文通過分析現有無線網絡基站能量消耗的各個組成部分,參考目前5G研究趨勢,選擇網絡能效模型與基站能耗模型,用于后續網絡能效評估。小站密集化部署技術(Small Cell)是目前業內普遍認同的實現未來5G系統各項性能指標與效率指標的有效策略之一。隨著小站的密集化部署,網絡整體能效成為衡量異構無線通信系統長期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指標。網絡運營前,需要以高能效為目標進行Small Cell密集化網絡部署。本文利用上述的能效模型,建立并推導出了Small Cell最佳部客位置與數量的高能效網絡部署方案目標函數,進一步通過數值仿真方法獲得了具體網絡場景下的高能效Small Cell 絡部署位置與數量,最后通過對大量的仿真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了高能效Small Cell集化署方案的一般性規律。研究成果對未來5G系統中SmallCell的部署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在網絡運營中,由于網絡負載存在天然的不均衡性與動態被動性,需要在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的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中進行高能效網絡拓撲控制,以便在網絡運營中維持實時的網絡能效最優化的網絡拓撲結構。本論文分析了目前業界關于Small Cell 休眠/喚醒性能增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針對其現有休眠喚醒方案中以單小區固定負載為門限的休眠順醒機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種高能效Small Cell聯合休眼喚醒控制機制,實現了對網絡拓撲的高能效動態控制。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使網絡編碼在未來無線網絡環境中得到了新的應用契機,本文最后結合幾種未來5G新場景對網絡編碼應用方案進行了初步探討。初步仿真結果表明,網絡編碼方案可有效提升能效。
上傳時間: 2022-06-20
上傳用戶:canderile
0引言對于一個程序員,如果要從頭開始完全由自己來編寫一個用于通信的應用程序,必須對相關的網絡協議及其它的一些底層技術有較深入的了解,編程難度比較大。Visual Basic(VB)為廣大程序員提供了基于WindowsSockets網絡編程接口的Winsock控件,它封裝了所有繁瑣的技術細節,并提供了訪問TCP和UDP網絡服務的方便途徑,只需通過設置控件的屬性并調用其方法就可輕易連接到一臺遠程計算機中,并且還可以實現雙向交換數據。因此,利用VB的Winsock 控件來編寫基于TCP和UDP協議的通信程序,可以降低編程難度,簡化應用程序。1TCP和UDP協議介紹TCP和UDP是TCP/IP協議中的兩個傳輸層協議,它們使用IP路由功能把數據包發送到目的地,從而為應用程序及應用層協議提供網絡服務。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面向連接的協議。“面向連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須要與對方建立起可靠的連接,這就好象平時的打電話,必須等線路接通了、對方拿起話筒才能相互通話。一個TCP連接必須要經過三次“對話“才能建立起來,其中的過程非常復雜。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與TCP相對應的協議,是面向非連接的協議。“面向非連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不必與對方先建立連接,不考慮對方狀態就直接發送數據,這就好象平時的發手機短信,不必考慮對方狀態,只需要輸入對方手機號就行。TCP提供的是面向連接的、可靠的數據流傳輸,而UDP提供的是面向非連接的、不可靠的數據流傳輸。面向連接的協議在任何數據傳輸前就建立好了點到點的連接,面向非連接的協議在數據傳輸之前不建立連接,而是在每個中間節點對面向非連接的包和數據包進行路由。
上傳時間: 2022-06-24
上傳用戶:
課程用到的軟件匯集.rar 第1講、Python金融應用概述.rar 178.8M2017-11-02 18:36 第2講、基本數據類型與結構.rar 141.6M2017-11-02 18:36 第3講、Python數據可視化.rar 144.3M2017-11-02 18:36 第4講、金融時間序列數據處理與分析.rar 158.3M2017-11-02 18:36 第5講、Python中的輸入輸出操作.rar 177.1M2017-11-02 18:36 第6講、Python效率分析與提升.rar 183.2M2017-11-02 18:36 第7講、Python金融應用數學方法.rar 166.5M2017-11-02 18:36 第8講、隨機分析.rar 226.3M2017-11-02 18:36 第9講、金融中的統計學及Python實現-revised.rar 227M2017-11-02 18:36 第10講、金融中數值方法及Python實現.rar 166.5M2017-11-02 18:36 第11講、Python與Excel的集成.rar 162.1M2017-11-02 18:36 第12講、Python面向對象與圖形界面編程.rar 135.1M2017-11-02 18:36 第13講、金融中的大數據應用與Python實現.rar 152.4M2017-11-02 18:36 第14講、案例1:金融衍生品分析庫的Python開發與應用.rar 521.1M2017-11-02 18:36 第15講、案例2:量化投資系統與Python實現.rar 533.5M2017-11-02 18:36
上傳時間: 2013-07-03
上傳用戶:eeworm
該文研究了無刷直流電機的無位置傳感器控制理論、轉矩波動抑制方法、數字仿真算法和DSP控制技術.首先,該文介紹了無刷直流電機無位置傳感器控制原理,比較了目前幾種常用的無位置傳感器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徑向基函數(RBF)神經網絡的無位置傳感器控制方法.通過離散化位置信號的映射方程,得到網絡的基本輸入輸出,網絡的輸出通過邏輯處理,處理后的結果作為電機控制信號,同時也作為網絡的訓練教師.采用在線學習和離線學習兩種方式訓練網絡,并詳細介紹了兩種方式的算法;其次,該文概述了無刷直流電機轉矩波動的產生原因,重點分析了換相轉矩波動產生的原理,提出了基于誤差反傳(BP)神經網絡的轉矩波動抑制新方法.采用兩個結構相同三層網絡,建立了電壓自校正調節器,對電機端電壓進行瞬時調節,保持電路中電流幅值不變,實現了轉矩波動的自適應調節.另外,該文推導了較全面的電機數學模型,重點研究了無刷直流電機仿真中的幾個關鍵技術,包括氣隙磁場的建立、位置信號的模擬、中心點電壓的計算、二極管續流狀態的實現以及PWM電流控制的仿真.采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OOP)方法,設計了多功能的仿真軟件SIMOT.最后該文介紹了數字信號處理器(DSP)TMS320LF2407的結構和性能,給出了PWM控制和A/D轉換的算法,采用反電勢法原理實現了無位置傳感器控制,并給出了相關的實驗結果.
上傳時間: 2013-07-14
上傳用戶:klds
本論文圍繞提高高速變頻電機設計水平和促進電機CAD技術發展這一主題,對高速變頻電機電磁設計和電機智能設計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分析了集膚效應對高速變頻電機設計的影響。針對高速變頻電機轉子導體中集膚效應現象較為嚴重的特點,用有限元法對不同轉子槽型在不同頻率時的集膚效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種利用有限元法的精確計算結果和人工神經網絡的非線性映射能力計算電機轉子集膚效應系數的新方法,能夠快速有效的給出轉子不同槽型不同頻率時的集膚效應系數。 2.研究了電壓型SPWM變頻器輸出時間諧波頻譜以及調制參數對輸出諧波的影響,為精確分析高速變頻電機的諧波效應和選擇適當的變頻器提供參考。分析了時間諧波對高速變頻電機效率、功率因數及輸出轉矩的影響,對提高高速變頻電機設計精度具有指導意義。 3.從電磁設計的角度探討了高速變頻電機設計過程,所得出的結論對于高速變頻電機設計具有指導意義。論文還提出了一個可以考慮時間諧波效應的高速變頻電機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上編制了高速變頻電機電磁仿真程序。 4.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電機設計中的應用。針對電機設計不同階段的特點,首次提出了面向電機設計過程的智能設計集成推理體系。 5.從設計過程優化的角度,研究了電機設計狀態評價問題,建立了電機設計狀態綜合評價模型,能夠對電機設計的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及時進行設計狀態評價。@ @ 6.研究了基于實例推理技術在電機初始方案設計過程中的應用,首次提出了一種基于知識引導和相似優先的混合型實例檢索算法,給出了基于BP神經網絡的實例相似度判定機制,可以提高檢索效率。 7.針對傳統電機調整設計專家系統的缺陷,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基于神經網絡推理機制的電機調整設計混合型專家系統模型,該模型將專家系統技術與神經網絡、電機綜合設計方法有效結合,具有并行推理和系統自學習能力,解決了調整設計過程中調整力度難以確定的問題。 8.論支還研究了基于遺傳算法的電機優化設計方法。針對遺傳算法中普遍存在的早熟收斂和搜索效率低的現象,提出了一種改進遺傳算法一變焦自適應遺傳算法,有助于提高優化效率和克服早熟。 9.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支持遠程設計的電機智能設計集成平臺的概念,給出了基于軟總線和組件機制的平臺實現模型。并對集成平臺中電機模型集成技術、基于Objectorx的電機圖形繪制技術和基于Web的遠程設計支持技術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討論。
上傳時間: 2013-04-24
上傳用戶:dbs01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