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網絡由大量能量有限的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因此,如何保證在足夠覆蓋監測區域的同時延長網絡的壽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一種廣泛采用的策略是選出部分能夠足夠覆蓋監測區域的節點作為工作節點,同時關閉其他冗余節點.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使得只要已知監測范圍和節點感知半徑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達到服務質量期望所需要的節點數量.需要指出的是:與大部分研究覆蓋的文獻不同,該研究不基于節點的位置信息,因此可以極大地降低硬件成本,并且減少節點獲得和維護位置信息的開銷.模擬實驗結果表明:在隨機部署條件下,服務質量期望與實驗所得到的實際覆蓋度的誤差不大于服務質量期望的2% 而對于相同的服務質量期望和實際覆蓋度,計算所得的工作節點數量與實驗所得的工作節點數量的誤差小于計算數量的5%,這表明推導出的節點數量與服務質量期望之間的關系與模擬實驗的結果相吻合.該結果可以廣泛應用于傳感器網絡的節點部署、拓撲控制等領域中.
標簽:
監測
傳感器網絡
能量
傳感器節點
上傳時間:
2016-04-29
上傳用戶:netwolf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人們從工業過程的特點出發,尋找對模型精度要求不高而同樣能實現高質量控制性能的方法,預測控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預測控制技術最初由Richalet 和Cutler 提出[1 ] ,它最大程度地結合了工業實際的要求,綜合效果好,已經在理論和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各種預測控制算法不斷地產生并得到發展。預測控制算法具有三大本質特征:預測模型、滾動優化和反饋校正[2 ] 。它是不斷滾動的局部優化,而非全局最優。預測控制的特點:建模方便 采用非最小化描述的離散卷積和模型,信息冗余量大,有利于提高系統的魯棒性 采用滾動優化策略,使模型失配、畸變、干擾等引起的不確定性及時得到彌補,從而得到較好的動態控制性能 可推廣到有約束條件、大遲延、非最小相位以及非線性等過程,對模型精度要求不高,跟蹤性能良好,更適應于復雜工業過程控制。
標簽:
Richalet
Cutler
預測控制
20
上傳時間:
2014-01-02
上傳用戶:csgc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