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導體的產(chǎn)品很多,應用的場合非常廣泛,圖一是常見的幾種半導體元件外型。半導體元件一般是以接腳形式或外型來劃分類別,圖一中不同類別的英文縮寫名稱原文為
PDID:Plastic Dual Inline Package
SOP:Small Outline Package
SOJ:Small Outline J-Lead Package
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
QFP:Quad Flat Package
PGA:Pin Grid Array
BGA:Ball Grid Array
雖然半導體元件的外型種類很多,在電路板上常用的組裝方式有二種,一種是插入電路板的銲孔或腳座,如PDIP、PGA,另一種是貼附在電路板表面的銲墊上,如SOP、SOJ、PLCC、QFP、BGA。
從半導體元件的外觀,只看到從包覆的膠體或陶瓷中伸出的接腳,而半導體元件真正的的核心,是包覆在膠體或陶瓷內一片非常小的晶片,透過伸出的接腳與外部做資訊傳輸。圖二是一片EPROM元件,從上方的玻璃窗可看到內部的晶片,圖三是以顯微鏡將內部的晶片放大,可以看到晶片以多條銲線連接四周的接腳,這些接腳向外延伸並穿出膠體,成為晶片與外界通訊的道路。請注意圖三中有一條銲線從中斷裂,那是使用不當引發(fā)過電流而燒毀,致使晶片失去功能,這也是一般晶片遭到損毀而失效的原因之一。
圖四是常見的LED,也就是發(fā)光二極體,其內部也是一顆晶片,圖五是以顯微鏡正視LED的頂端,可從透明的膠體中隱約的看到一片方型的晶片及一條金色的銲線,若以LED二支接腳的極性來做分別,晶片是貼附在負極的腳上,經(jīng)由銲線連接正極的腳。當LED通過正向電流時,晶片會發(fā)光而使LED發(fā)亮,如圖六所示。
半導體元件的製作分成兩段的製造程序,前一段是先製造元件的核心─晶片,稱為晶圓製造;後一段是將晶中片加以封裝成最後產(chǎn)品,稱為IC封裝製程,又可細分成晶圓切割、黏晶、銲線、封膠、印字、剪切成型等加工步驟,在本章節(jié)中將簡介這兩段的製造程序。
標簽:
封裝
IC封裝
制程
上傳時間:
2014-01-20
上傳用戶:蒼山觀海
-
電路板故障分析
維修方式介紹
ASA維修技術
ICT維修技術
沒有線路圖,無從修起
電路板太複雜,維修困難
維修經(jīng)驗及技術不足
無法維修的死板,廢棄可惜
送電中作動態(tài)維修,危險性極高
備份板太多,積壓資金
送國外維修費用高,維修時間長
對老化零件無從查起無法預先更換
維修速度及效率無法提升,造成公司負擔,客戶埋怨
投資大量維修設備,操作複雜,績效不彰
標簽:
電路板維修
技術資料
上傳時間:
2013-10-26
上傳用戶:neu_liyan
-
許多電信和計算應用都需要一個能夠從非常低輸入電壓獲得工作電源的高效率降壓型 DC/DC 轉換器。高輸出功率同步控制器 LT3740 就是這些應用的理想選擇,該器件能把 2.2V 至 22V 的輸入電源轉換為低至 0.8V 的輸出,並提供 2A 至 20A 的負載電流。其應用包括分布式電源繫統(tǒng)、負載點調節(jié)和邏輯電源轉換。
標簽:
2.2
降壓型
同步控制器
輸入
上傳時間:
2013-12-30
上傳用戶:arnold
-
第一章 序論……………………………………………………………6
1- 1 研究動機…………………………………………………………..7
1- 2 專題目標…………………………………………………………..8
1- 3 工作流程…………………………………………………………..9
1- 4 開發(fā)環(huán)境與設備…………………………………………………10
第二章 德州儀器OMAP 開發(fā)套件…………………………………10
2- 1 OMAP介紹………………………………………………………10
2-1.1 OMAP是什麼?…….………………………………….…10
2-1.2 DSP的優(yōu)點……………………………………………....11
2- 2 OMAP Architecture介紹………………………………………...12
2-2-1 OMAP1510 硬體架構………………………………….…12
2-2.2 OMAP1510軟體架構……………………………………...12
2-2.3 DSP / BIOS Bridge簡述…………………………………...13
2- 3 TI Innovator套件 -- OMAP1510 ……………………………..14
2-2.1 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 -- ARM925T………………...14
2-2.2 DSP processor -- TMS320C55x …………………………15
2-2.3 IDE Tool – CCS …………………………………………15
2-2.4 Peripheral ………………………………………………..16
第三章 在OMAP1510上建構Embedded Linux System…………….17
3- 1 嵌入式工具………………………………………………………17
3-1.1 嵌入式程式開發(fā)與一般程式開發(fā)之不同………….….17
3-1.2 Cross Compiling的GNU工具程式……………………18
3-1.3 建立ARM-Linux Cross-Compiling 工具程式………...19
3-1.4 Serial Communication Program………………………...20
3- 2 Porting kernel………………………………………………….…21
3-2.1 Setup CCS ………………………………………….…..21
3-2.2 編譯及上傳Loader…………………………………..…23
3-2.3 編譯及上傳Kernel…………………………………..…24
3- 3 建構Root File System………………………………………..…..26
3-3.1 Flash ROM……………………………………………...26
3-3.2 NFS mounting…………………………………………..27
3-3.3 支援NFS Mounting 的kernel…………………………..27
3-3.4 提供NFS Mounting Service……………………………29
3-3.5 DHCP Server……………………………………………31
3-3.6 Linux root 檔案系統(tǒng)……………………………….…..32
3- 4 啟動及測試Innovator音效裝置…………………………..…….33
3- 5 建構支援DSP processor的環(huán)境…………………………...……34
3-5.1 Solution -- DSP Gateway簡介……………………..…34
3-5.2 DSP Gateway運作架構…………………………..…..35
3- 6 架設DSP Gateway………………………………………….…36
3-6.1 重編kernel……………………………………………...36
3-6.2 DEVFS driver…………………………………….……..36
3-6.3 編譯DSP tool和API……………………………..…….37
3-6.4 測試……………………………………………….…….37
第四章 MP3 Player……………………………………………….…..38
4- 1 MP3 介紹………………………………………………….…….38
4- 2 MP3 壓縮原理……………………………………………….….39
4- 3 Linux MP3 player – splay………………………………….…….41
4.3-1 splay介紹…………………………………………….…..41
4.3-2 splay 編譯………………………………………….…….41
4.3-3 splay 的使用說明………………………………….……41
第五章 程式改寫………………………………………………...…...42
5-1 程式評估與改寫………………………………………………...…42
5-1.1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Scheme…………….....42
5-1.2 ARM part programming……………………………..…42
5-1.3 DSP part programming………………………………....42
5-2 程式碼………………………………………………………..……43
5-3 雙處理器程式開發(fā)注意事項…………………………………...…47
第六章 效能評估與討論……………………………………………48
6-1 速度……………………………………………………………...48
6-2 CPU負載………………………………………………………..49
6-3 討論……………………………………………………………...49
6-3.1分工處理的經(jīng)濟效益………………………………...49
6-3.2音質v.s 浮點與定點運算………………………..…..49
6-3.3 DSP Gateway架構的限制………………………….…50
6-3.4減少IO溝通……………….………………………….50
6-3.5網(wǎng)路掛載File System的Delay…………………..……51
第七章 結論心得…
標簽:
OMAP
1510
mp3
播放器
上傳時間:
2013-10-14
上傳用戶:a471778
-
附件是一款PCB阻抗匹配計算工具,點擊CITS25.exe直接打開使用,無需安裝。附件還帶有PCB連板的一些計算方法,連板的排法和PCB聯(lián)板的設計驗驗。
PCB設計的經(jīng)驗建議:
1.一般連板長寬比率為1:1~2.5:1,同時注意For FuJi Machine:a.最大進板尺寸為:450*350mm,
2.針對有金手指的部分,板邊處需作掏空處理,建議不作為連板的部位.
3.連板方向以同一方向為優(yōu)先,考量對稱防呆,特殊情況另作處理.
4.連板掏空長度超過板長度的1/2時,需加補強邊.
5.陰陽板的設計需作特殊考量.
6.工藝邊需根據(jù)實際需要作設計調整,軌道邊一般不少於6mm,實際中需考量板邊零件的排布,軌道設備正常卡壓距離為不少於3mm,及符合實際要求下的連板經(jīng)濟性.
7.FIDUCIAL MARK或稱光學定位點,一般設計在對角處,為2個或4個,同時MARK點面需平整,無氧化,脫落現(xiàn)象;定位孔設計在板邊,為對稱設計,一般為4個,直徑為3mm,公差為±0.01inch.
8.V-cut深度需根據(jù)連板大小及基板板厚考量,角度建議為不少於45°.
9.連板設計的同時,需基於基板的分板方式考量<人工(治具)還是使用分板設備>.
10.使用針孔(郵票孔)聯(lián)接:需請考慮斷裂后的毛刺,及是否影響COB工序的Bonding機上的夾具穩(wěn)定工作,還應考慮是否有無影響插件過軌道,及是否影響裝配組裝.
標簽:
PCB
阻抗匹配
計算工具
教程
上傳時間:
2014-12-31
上傳用戶:sunshine1402
-
附件是一款PCB阻抗匹配計算工具,點擊CITS25.exe直接打開使用,無需安裝。附件還帶有PCB連板的一些計算方法,連板的排法和PCB聯(lián)板的設計驗驗。
PCB設計的經(jīng)驗建議:
1.一般連板長寬比率為1:1~2.5:1,同時注意For FuJi Machine:a.最大進板尺寸為:450*350mm,
2.針對有金手指的部分,板邊處需作掏空處理,建議不作為連板的部位.
3.連板方向以同一方向為優(yōu)先,考量對稱防呆,特殊情況另作處理.
4.連板掏空長度超過板長度的1/2時,需加補強邊.
5.陰陽板的設計需作特殊考量.
6.工藝邊需根據(jù)實際需要作設計調整,軌道邊一般不少於6mm,實際中需考量板邊零件的排布,軌道設備正常卡壓距離為不少於3mm,及符合實際要求下的連板經(jīng)濟性.
7.FIDUCIAL MARK或稱光學定位點,一般設計在對角處,為2個或4個,同時MARK點面需平整,無氧化,脫落現(xiàn)象;定位孔設計在板邊,為對稱設計,一般為4個,直徑為3mm,公差為±0.01inch.
8.V-cut深度需根據(jù)連板大小及基板板厚考量,角度建議為不少於45°.
9.連板設計的同時,需基於基板的分板方式考量<人工(治具)還是使用分板設備>.
10.使用針孔(郵票孔)聯(lián)接:需請考慮斷裂后的毛刺,及是否影響COB工序的Bonding機上的夾具穩(wěn)定工作,還應考慮是否有無影響插件過軌道,及是否影響裝配組裝.
標簽:
PCB
阻抗匹配
計算工具
教程
上傳時間:
2013-10-15
上傳用戶:3294322651
-
電路板故障分析
維修方式介紹
ASA維修技術
ICT維修技術
沒有線路圖,無從修起
電路板太複雜,維修困難
維修經(jīng)驗及技術不足
無法維修的死板,廢棄可惜
送電中作動態(tài)維修,危險性極高
備份板太多,積壓資金
送國外維修費用高,維修時間長
對老化零件無從查起無法預先更換
維修速度及效率無法提升,造成公司負擔,客戶埋怨
投資大量維修設備,操作複雜,績效不彰
標簽:
電路板維修
技術資料
上傳時間:
2013-11-09
上傳用戶:chengxin
-
PCB LAYOUT 術語解釋(TERMS)1. COMPONENT SIDE(零件面、正面)︰大多數(shù)零件放置之面。2. SOLDER SIDE(焊錫面、反面)。3. SOLDER MASK(止焊膜面)︰通常指Solder Mask Open 之意。4. TOP PAD︰在零件面上所設計之零件腳PAD,不管是否鑽孔、電鍍。5. BOTTOM PAD:在銲錫面上所設計之零件腳PAD,不管是否鑽孔、電鍍。6. POSITIVE LAYER:單、雙層板之各層線路;多層板之上、下兩層線路及內層走線皆屬之。7. NEGATIVE LAYER:通常指多層板之電源層。8. INNER PAD:多層板之POSITIVE LAYER 內層PAD。9. ANTI-PAD:多層板之NEGATIVE LAYER 上所使用之絕緣範圍,不與零件腳相接。10. THERMAL PAD:多層板內NEGATIVE LAYER 上必須零件腳時所使用之PAD,一般稱為散熱孔或導通孔。11. PAD (銲墊):除了SMD PAD 外,其他PAD 之TOP PAD、BOTTOM PAD 及INNER PAD 之形狀大小皆應相同。12. Moat : 不同信號的 Power& GND plane 之間的分隔線13. Grid : 佈線時的走線格點2. Test Point : ATE 測試點供工廠ICT 測試治具使用ICT 測試點 LAYOUT 注意事項:PCB 的每條TRACE 都要有一個作為測試用之TEST PAD(測試點),其原則如下:1. 一般測試點大小均為30-35mil,元件分布較密時,測試點最小可至30mil.測試點與元件PAD 的距離最小為40mil。2. 測試點與測試點間的間距最小為50-75mil,一般使用75mil。密度高時可使用50mil,3. 測試點必須均勻分佈於PCB 上,避免測試時造成板面受力不均。4. 多層板必須透過貫穿孔(VIA)將測試點留於錫爐著錫面上(Solder Side)。5. 測試點必需放至於Bottom Layer6. 輸出test point report(.asc 檔案powerpcb v3.5)供廠商分析可測率7. 測試點設置處:Setuppadsstacks
標簽:
layout
design
pcb
硬件工程師
上傳時間:
2013-11-17
上傳用戶:cjf0304
-
LAYOUT REPORT .............. 1
目錄.................. 1
1. PCB LAYOUT 術語解釋(TERMS)......... 2
2. Test Point : ATE 測試點供工廠ICT 測試治具使用............ 2
3. 基準點 (光學點) -for SMD:........... 4
4. 標記 (LABEL ING)......... 5
5. VIA HOLE PAD................. 5
6. PCB Layer 排列方式...... 5
7.零件佈置注意事項 (PLACEMENT NOTES)............... 5
8. PCB LAYOUT 設計............ 6
9. Transmission Line ( 傳輸線 )..... 8
10.General Guidelines – 跨Plane.. 8
11. General Guidelines – 繞線....... 9
12. General Guidelines – Damping Resistor. 10
13. General Guidelines - RJ45 to Transformer................. 10
14. Clock Routing Guideline........... 12
15. OSC & CRYSTAL Guideline........... 12
16. CPU
標簽:
layout
pcb
上傳時間:
2013-10-29
上傳用戶:1234xhb
-
半導體的產(chǎn)品很多,應用的場合非常廣泛,圖一是常見的幾種半導體元件外型。半導體元件一般是以接腳形式或外型來劃分類別,圖一中不同類別的英文縮寫名稱原文為
PDID:Plastic Dual Inline Package
SOP:Small Outline Package
SOJ:Small Outline J-Lead Package
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
QFP:Quad Flat Package
PGA:Pin Grid Array
BGA:Ball Grid Array
雖然半導體元件的外型種類很多,在電路板上常用的組裝方式有二種,一種是插入電路板的銲孔或腳座,如PDIP、PGA,另一種是貼附在電路板表面的銲墊上,如SOP、SOJ、PLCC、QFP、BGA。
從半導體元件的外觀,只看到從包覆的膠體或陶瓷中伸出的接腳,而半導體元件真正的的核心,是包覆在膠體或陶瓷內一片非常小的晶片,透過伸出的接腳與外部做資訊傳輸。圖二是一片EPROM元件,從上方的玻璃窗可看到內部的晶片,圖三是以顯微鏡將內部的晶片放大,可以看到晶片以多條銲線連接四周的接腳,這些接腳向外延伸並穿出膠體,成為晶片與外界通訊的道路。請注意圖三中有一條銲線從中斷裂,那是使用不當引發(fā)過電流而燒毀,致使晶片失去功能,這也是一般晶片遭到損毀而失效的原因之一。
圖四是常見的LED,也就是發(fā)光二極體,其內部也是一顆晶片,圖五是以顯微鏡正視LED的頂端,可從透明的膠體中隱約的看到一片方型的晶片及一條金色的銲線,若以LED二支接腳的極性來做分別,晶片是貼附在負極的腳上,經(jīng)由銲線連接正極的腳。當LED通過正向電流時,晶片會發(fā)光而使LED發(fā)亮,如圖六所示。
半導體元件的製作分成兩段的製造程序,前一段是先製造元件的核心─晶片,稱為晶圓製造;後一段是將晶中片加以封裝成最後產(chǎn)品,稱為IC封裝製程,又可細分成晶圓切割、黏晶、銲線、封膠、印字、剪切成型等加工步驟,在本章節(jié)中將簡介這兩段的製造程序。
標簽:
封裝
IC封裝
制程
上傳時間:
2013-11-04
上傳用戶:37282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