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一個自適應量子粒子群優化算法,用于訓練RBF網絡的基函數中心和寬度,并結合最小二乘法計算網絡權值,對RBF網絡的泛化能力進行改進并用于特征選擇。實驗結果表明,采用自適應量子粒子群優化算法獲得的RBF網絡模型不但具有很強的泛化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夠選擇出較優秀的特征子集。
上傳時間: 2013-11-16
上傳用戶:erkuizhang
第八章 labview的編程技巧 本章介紹局部變量、全局變量、屬性節點和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編程技巧的問題,恰當地運用這些技巧可以提高程序的質量。 8.1 局部變量 嚴格的語法盡管可以保證程序語言的嚴密性,但有時它也會帶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在labview這樣的數據流式的語言中,將變量嚴格地分為控制器(Control)和指示器(Indicator),前者只能向外流出數據,后者只能接受流入的數據,反過來不行。在一般的代碼式語言中,情況不是這樣的。例如我們有變量a、b和c,只要需要我們可以將a的值賦給b,將b的值賦給c等等。前面所介紹的labview內容中,只有移位積存器即可輸入又可輸出。另外,一個變量在程序中可能要在多處用到,在圖形語言中勢必帶來過多連線,這也是一件煩人的事。還有其他需要,因此labview引入了局部變量。
上傳時間: 2013-10-27
上傳用戶:xieguodong1234
提出一種基于自適應混沌粒子群優化和支持向量機結合的非線性預測建模算法(ACPSO-SVR),引入ACPSO啟發式尋優機制對SVR模型的超參數進行自動選取,在超參數取值范圍變化較大的情況下,效果明顯優于網格式搜索算法。選取UCI機器學習數據庫中的Forest fires標準數據集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對于解決多變量的回歸預測問題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最后給出了混合算法在碳一多相催化領域的兩種典型應用,在反應動力學模型未知的情況下建立催化劑組份模型和操作條件模型,以及基于混合算法的最優催化劑設計框架。
上傳時間: 2013-10-23
上傳用戶:alibabamama
針對函數優化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離差平方和法的粒子群優化算法。該算法用混沌序列初始化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選擇好于粒子群優化算法產生的粒子位置。通過離差平方和法進行聚類,利用分類方式來更新粒子的速度。最后將算法應用到3個典型的函數優化問題中,數值結果比較表明,提高了算法搜索能力,全局最優解的精度和收斂速度。
上傳時間: 2013-11-14
上傳用戶:hxy200501
//開發平臺: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Microsoft Visual C# 2005 Express //日期:2005.3.12 //作者:劉波 //粒子群優化算法(PSO):本算法求目標函數的最小值
標簽: Microsoft Framework 2.0 NET
上傳時間: 2015-03-15
上傳用戶:yyyyyyyyyy
C++完美演繹 經典算法 如 /* 頭文件:my_Include.h */ #include <stdio.h> /* 展開C語言的內建函數指令 */ #define PI 3.1415926 /* 宏常量,在稍后章節再詳解 */ #define circle(radius) (PI*radius*radius) /* 宏函數,圓的面積 */ /* 將比較數值大小的函數寫在自編include文件內 */ int show_big_or_small (int a,int b,int c) { int tmp if (a>b) { tmp = a a = b b = tmp } if (b>c) { tmp = b b = c c = tmp } if (a>b) { tmp = a a = b b = tmp } printf("由小至大排序之后的結果:%d %d %d\n", a, b, c) } 程序執行結果: 由小至大排序之后的結果:1 2 3 可將內建函數的include文件展開在自編的include文件中 圓圈的面積是=201.0619264
標簽: my_Include include define 3.141
上傳時間: 2014-01-17
上傳用戶:epson850
用JAVA語言編寫,包括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中文譯名為粒子群優化或微粒群算法), D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中文譯名為差分進化或差異演化)等算法,有一些不帶約束和帶約束的算例(如Michelawicz的幾個問題)。使用說明見usage.txt、RUNExample.bat和程序中的注釋。
上傳時間: 2014-01-06
上傳用戶:agent
源代碼\用動態規劃算法計算序列關系個數 用關系"<"和"="將3個數a,b,c依次序排列時,有13種不同的序列關系: a=b=c,a=b<c,a<b=v,a<b<c,a<c<b a=c<b,b<a=c,b<a<c,b<c<a,b=c<a c<a=b,c<a<b,c<b<a 若要將n個數依序列,設計一個動態規劃算法,計算出有多少種不同的序列關系, 要求算法只占用O(n),只耗時O(n*n).
上傳時間: 2013-12-26
上傳用戶:siguazgb
c語言版的多項式曲線擬合。 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曲線擬合. 用p-1 次多項式進行擬合,p<= 10 x,y 的第0個域x[0],y[0],沒有用,有效數據從x[1],y[1] 開始 nNodeNum,有效數據節點的個數。 b,為輸出的多項式系數,b[i] 為b[i-1]次項。b[0],沒有用。 b,有10個元素ok。
上傳時間: 2014-01-12
上傳用戶:變形金剛
crc任意位生成多項式 任意位運算 自適應算法 循環冗余校驗碼(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是采用多項式的 編碼方式,這種方法把要發送的數據看成是一個多項式的系數 ,數據為bn-1bn-2…b1b0 (其中為0或1),則其對應的多項式為: bn-1Xn-1+bn-2Xn-2+…+b1X+b0 例如:數據“10010101”可以寫為多項式 X7+X4+X2+1。 循環冗余校驗CRC 循環冗余校驗方法的原理如下: (1) 設要發送的數據對應的多項式為P(x)。 (2) 發送方和接收方約定一個生成多項式G(x),設該生成多項式 的最高次冪為r。 (3) 在數據塊的末尾添加r個0,則其相對應的多項式為M(x)=XrP(x) 。(左移r位) (4) 用M(x)除以G(x),獲得商Q(x)和余式R(x),則 M(x)=Q(x) ×G(x)+R(x)。 (5) 令T(x)=M(x)+R(x),采用模2運算,T(x)所對應的數據是在原數 據塊的末尾加上余式所對應的數據得到的。 (6) 發送T(x)所對應的數據。 (7) 設接收端接收到的數據對應的多項式為T’(x),將T’(x)除以G(x) ,若余式為0,則認為沒有錯誤,否則認為有錯。
上傳時間: 2014-11-28
上傳用戶:宋桃子